让每个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每个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

■杨晓翔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开拓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教育时代。我们要创造温馨的校园,让学生看到成长的希望,让教育充满和谐与美好。回望20多年的教育“旅途”,我留下了许多深浅不一的脚印,心中的教育之光愈发明亮。

青春有我,不负韶华

1973年10月,我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父母都在供销系统,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我的生活和学习,使我长期处于“放养”状态。母亲所在的零售部专门辟出一角出售图书,每逢节假日,我就成了母亲的“小跟班”,几年间,我在这个图书角里阅读了大量书籍。这些图书是我儿时最宝贵的财富,这个角落也成了令许多小伙伴羡慕不已的地方。书架上的图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武侠小说是我的最爱,金庸、古龙的作品尤其让我着迷,书中侠骨柔肠的情怀、家国天下的担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我从小就有一个大侠梦,还曾跟着别人学过武术。

上高中期间,我喜欢体育运动,成为学校男子篮球队队员,练习投篮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为了参加学校运动会,我经常奔跑于五烈镇与东台城区之间,来回有10公里。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二时,我在400米中长跑中打破了学校记录。这些锻炼增强了我的体质,同时也磨炼了我的意志。现在想来,我在教育工作中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就源自青少年时期的滋养与积淀。

初为人师,青涩稚嫩

我美好的求学时光大多留在五烈这个小镇上。小镇地处东台城区西侧,闹中取静,淳朴的教师们发自内心地爱生、敬业。他们的关爱和陪伴点燃了我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那时我便萌生了做一名教师的想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踏上了最后一届提前录取上师范学校的“班车”,选择了数学教育专业,为实现我朴素的教育梦奠定了基础。

1996年7月,我作为优秀毕业生和学生党员分配到母校——东台市五烈镇中学工作。“做个好老师,做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这是父亲对我的期盼,亦是我初为人师时的坚定理想。

记得初登讲台时,青涩的我面对台下的学生,会因一些课堂中措手不及的意外而瞬间面红耳赤。在教育教学初期,这样的情形一直严重困扰着我,也一度让我对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动摇。后来,在同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随着教学阅历的丰富,我在课堂上逐渐变得游刃有余。

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学的钻研,我在工作中进步很快,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褒扬,工作3年后便调入江苏省东台中学。江苏省东台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百年办学传统的四星级高中,在这方沃土上,我加快了前行的步伐。工作初期,学校先后给我安排了3位挂钩结对的师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可谓受益终生,让我明白要成为好教师须做到三点:首先是做人,要做一个好人;其次是上课,要上好每一节课;最后是研究,要认真做好学问。在一群敬业爱业的“东中人”引领下,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提升,我站在讲台前愈发从容和自信。

专业成长,一路馨香

20多年来,我送过一届初三毕业班,其余均为高中毕业生。让学生获得发展的同时,我也在成就和改变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多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心换心,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毕业后纷纷成了与我相交甚好的朋友。

我在江苏省东台中学不仅是教学骨干,还先后担任团委干事、团委副书记、政教处副主任、年级副主任、办公室主任、网络中心主任,参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这样虽然辛苦,但长时间坚持下来,教学和行政工作相辅相成,使我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更为全面和科学。

2007年3月,我开始担任江苏省东台中学副校长,2010年获评中学数学副高职称。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深知专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学研究,有时会灵光一闪,更多的是艰苦的上下求索。2015年,我参加了由江苏省委组织部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江苏省“333工程”(基础教育)专题培训班。学习期间,我收到之前一次投稿后某核心期刊编辑部的修改意见,便立刻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开始修改。我连续多日修改到深夜,改好后满怀希望地将修改稿寄出,但等来的还是被打回再改的意见。我当时身心疲惫,也曾想过放弃。最后我还是坚持修改了下去,因为我深知,放弃很容易,坚持才能成功。每当看到经过千锤百炼的文字在期刊上散发出油墨芳香时,我心中充盈着自豪感和获得感。

撰写论文之余,我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有很多思考和实践。我始终认为对教材和教学细节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更多的来自平日的教学日常、参加教学竞赛和公开课的备课以及“磨课”之中。2010年11月,我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全省中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颁奖活动中,应邀展示了一节题为《平面的基本性质》的观摩课。经过反复打磨,这一节课不仅得到了专家和同事的好评,该课录像还荣获江苏省录像课与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

辐射引领,笃志力行

江苏省东台中学是盐城市高中数学学科研究基地,建有盐城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学校的数学教研组有着良好的教研氛围,面对年轻同事教学上的困惑,我总是倾力给予帮助和指导。近年来,我先后指导多名年轻教师参加江苏省数学学科优秀课竞赛,一人获得一等奖,两人获得二等奖。我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带领团队成员进行了1项国家级和5项省级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研究成果获盐城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任教高中时期,我带领团队重点研究“生态课堂”。调入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后,我主持江苏省名师工作室和盐城市领航名师工作室建设,深入研究“共生课堂”,积极打造师生共同生活的课堂、共同生长的课堂、共同生成的课堂和共享生命的课堂。我领衔开展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首批初中数学课程示范基地建设,提出“让数学发现真正发生”的理念,并获得期终考核优秀评价;带领团队开展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新三好”育人模式的项目建设,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成功主持申报江苏省首批“四有”好教师重点培育团队建设、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建设等项目,为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出谋划策;多次担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各类教学竞赛评选的评委,在全省和盐城市、东台市范围内开设公开课或讲座30多次。

不忘初心,筑梦远航

从2017年担任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以来,我深知好的校长从来不“扮演”重要人物,而是让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一所学校的优质、和谐发展,需要所有行走于校园中的人永葆初心、永远热忱。

由于教育规划调整,学校由高中精英式名校变为初中集团化大校,生源由原先的“择优录取”变为“有教无类”,学生层次参差不齐。我以“希望教育”为办学目标,提出“为关怀而教,为未来而学”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生命关怀”校园文化。我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关怀学生的完整人格、社会情绪能力和生活世界,要让学生感受关怀、传递关怀、学会关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不是只会进行简单的模仿和重复。同时,我主张用“关怀”统整学校所有的教育元素,让师生彼此关怀、互相成就,让学校成为有“生命质感”的场域,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相互影响的生命场。

教育应该让每一个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需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在教育征程上,我会时刻保持学习者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展现新作为,打开新局面,力争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苏教名家”。

(作者系“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盐城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盐城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