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教育通过抓党建、扩资源、补短板、促改革、推“双减”、强队伍、惠民生、净生态,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激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本报记者 任素梅 通讯员 吴恒广
①
②
③
④
图①:2021年9月18日,盐城市委召开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强调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图②: 2021年10月22日,盐城市教育系统“双减”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与会代表与盐城市新都路小学陶艺社团学生交流。图③:2022年暑期,阜宁县公益阅读品牌项目“阜宁教育·悦读书房”新一季开设的思政大讲堂在阜宁书城火热开课,图为公开课现场。图④:2022年6月10日,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教师为丰富学生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跳起手势舞。
全市“十三五”财政性教育总投入超800亿元,较“十二五”增长47%,其中2020年达200亿元;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225所,新增各类学位近12万个;学前教育优质园、普惠园覆盖率分别达90%、85%以上,义务教育学校省定标准化基本达标率100%,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实现全覆盖,普通高中优质学校比例达100%……近几年,盐城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推动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盐城文脉悠长,崇文重教。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教育通过抓党建、扩资源、补短板、促改革、推“双减”、强队伍、惠民生、净生态,推动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回望过去10年,盐城市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破解了诸多根源性、深层次的矛盾与“瓶颈”,形成了支撑教育发展的“四梁八柱”,激荡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完善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
今年年初,盐城市将原公有民办“盐城高级实验中学”转为公办“盐城实验高级中学”,147名聘用教师落实编制,解决了困扰十多年的难题;整合4所“小而弱”职教学校,联合成立综合型职校“盐城经贸高级职业学校”;将大丰中专收归市办市管,更名为“盐城海洋职业学校”,全市职教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竞相发展;重组3所“分散式”特教资源,在市级层面举办“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易址办学并高标准改造。
近年来,盐城市从宏观层面调整办学体制,完善教育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对市区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办学体制实施优化调整,推动市区4所市属、1所区属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属地化管理,全面落实相应区级政府办学责任;8所区属公办普通高中调整为市属集中统一举办管理,人、财、物一次性调整到位,实行标准办学,打破招生壁垒,扩大升学选择,营造竞合生态。
“由于历史原因,盐城市、区两级教育一直处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状态,办学管理体制不顺,是教育累积多年的突出矛盾。”盐城市教育局局长戴红光表示,对此,市委、市政府实施一揽子“管根本、管长远”的改革举措。“我们明显感到,这些调整优化后的学校正焕发勃勃生机。”
在“十三五”开局之时,盐城市入学儿童数小幅回涨、城市化进程加快、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需求旺盛,使得学校学位相对不足。入学儿童能否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上好学”,成为当地群众最关心的话题。
对此,盐城市优化微观管理机制,把“公平”作为重要价值取向,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市一小、盐初中、盐中教育集团等名优教育集团“裂变、聚变”,赋予教育集团成熟成员校法人资格,实施独立办学,实现扁平管理。同时,遴选优质“龙头校”,在主城区领衔组建20个小教集团,分别吸纳1所或多所一般校、新建校开展合作办学,实行规划、教学、培训、评价等“六统一”,加快缩小校际均衡差异,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有力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务能级。
推进育人方式转变,
实现可持续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春学期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盐城市大丰区方强中学教师李玲、陈玉娟、叶海青分别代表3个年级组,为全体参研师生开设数学、英语、物理3节观摩课。教学中,他们以“学生能力”为基点,以“生本课堂”为支点,以“高效课堂”为靶点,以“让学引思”为切点,立足问题设计创新,突出教材解读出新,力求课堂互动翻新,“四点”联动、“三新”并举,为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尝试和有效示范。
让学引思、学思融通,是盐城市教学改革走出的一条新路。从2009年起,该市开展“有效教学”五年行动计划,其后明确提出构建以“让学引思”为教学主张、以“学思融通”为课堂形态的学科育人生态体系,全面开启推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区域探索,实现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从“学的课堂”向“学思融合课堂”的转变。
上学期末,戴红光一行来到盐城中学、大丰高级中学,开展普通高中“质量建设校校行”活动,利用两个半天时间调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要围绕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不断叩问‘目标有多远’‘命题知多少’‘应考如何做’‘状态怎样调’等关键问题,精准把握每名学生、每门学科情况,画出学生发展‘成长树’,提升教学质效显示度。”戴红光表示。
自2021年秋学期启动“质量建设校校行”以来,盐城市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已连续走进多所高中开展教学质量调研。该活动是盐城市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举措之一,由市、县两级教育局及教科研人员深入到全市每一所高中调研指导,逐校开展教学工作研判指导,推进育人方式变革。
除了用课堂改革撬动育人方式变革,2018年以来,盐城市不断优化考试招生管理制度,针对中考中招存在的各种积弊提出明确改革要求,包括推进市区一体招生,打破“生源壁垒”“区域保护”,有效提升升学选择空间;科学设置中考科目,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以等级方式作为录取参考依据,地理、生物以分数形式计入中考成绩等。
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强化新时代人才培养支撑
日前,盐城市小学语文徐新铭名师工作室成员齐聚云端,开启云上“闲暇阅读在暑假”暑期阅读计划交流活动;7月3日,建湖实小集团全体教师齐聚西塘河小学电教厅,进入暑期教师培训的第二个半天学习,开展论文写作指导、读书生活分享、教师书写指导等活动;7月18日,盐城市举办暑期“特级教师大讲堂”培训,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第一讲”……暑假以来,盐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纷纷“充电”,通过培训学习提升自身专业“内功”。
近年来,盐城市加大投入为教师专业发展明方向、搭平台,创设机会让广大教师“有地方学、有名师带、有机会上”。该市建立全员96学时轮训制度,并实行每年一次制度性考试考核。去年暑期,该市首次组织全市7724名普通高中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水平测试,并在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上分析通报测试结果,引导全市教师以扎实学识、专业素养更好引领学生成长。
盐城市东进路小学是2021年投入使用的一所新校。为实现高起点办学,盐城市盐都区教育局派出名校——盐城市第二小学的校长、教师交流至东进路小学。一年来,东进路小学各项工作高速推进,多次成为市区举办活动的观摩现场。东进路小学校长徐正洲感慨道:“‘区管校聘’让教师流动起来没有后顾之忧,各个学校都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
去年秋学期,盐城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及“局管校聘”改革,引导教师在城乡、区域、校际有序流动,并对228名国家“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苏教名家”、省特级教师、省市教学名师实行“无校籍”管理。
高水平教师是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命脉。为打造优质师资队伍,盐城市在教师待遇提升、能力培养、交流使用等方面实施一揽子改革举措。在推进 “县管校聘”改革的同时,实行教师同城同待遇,对市区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待遇、增量绩效、医疗保障、险金缴存、职称评聘、优秀人才表扬激励等6个方面实行待遇一致。此外,该市还健全教师荣誉管理体系,建立综合类、德育类、教学类和管理类4大类16项荣誉,明确荣誉评审标准、周期、考核等具体要求。
2017年以来,盐城市每年考核奖励江苏人民教育家、“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最高每人20万元,省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最高每人10万元;出台《关于鼓励优秀学子报考师范院校并来盐从教激励政策》,对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重点高校师范类专业录取,并与盐城市签订《培养协议》,毕业后被该市学校录用任教的学生,分别奖励30万、20万、10万元。目前,盐城市国家教学名师,江苏人民教育家、“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特级教师等高层次人才达184人。
“总体看来,当下盐城教育改革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有诸多不足与短板。”戴红光表示,今后该市将继续以群众呼声为指引,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育人方式转变、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办好教育高质量发展惠民实事。“今年,我市将升级‘新老四项教育惠民’行动,开展中小学学校优质均衡‘十项提升’教育惠民行动,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