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德育资源 内升德育动力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内生德育资源 内升德育动力

■蒋红军

图为丹阳市实验小学吕叔湘馆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审视教育的影响力,不可忽视德育的作用。丹阳市实验小学内生德育资源,内升德育动力,在学生心田种下一颗德育的种子,为他们的成才成人赋能。我们从学校的实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立德树人的实效出发,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去得了”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构筑德育体系,盘活德育资源,放大德育合力。

挖掘得天独厚的校史资源

我们从哪里来?学校把德育的根理解为学校的历史文化。追溯丹阳近代教育最早的发源地,当数白云街,那里有悠远的钟声、古老的书院,遗留着庠序沿革的踪迹。追溯丹阳近现代最有名望的学校,当数白云街梧桐树荫里的官立高等小学堂。

丹阳市实验小学起源于清朝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创办的鸣凤书院,迄今为止已有251年的历史。1901年有着130年悠久历史的鸣凤书院开一代风气之先,扬造就国家栋梁之名,改名为丹阳县白云街高等小学堂,成为丹阳正规建制最早之学校,为丹阳实小之开端。

学校积极开展校史收集、修编工作,形成了翔实丰富的史料,并开辟校史馆,通过教学楼的走廊、校园的外墙等系统地展示学校的百年文化历史,让学生穿行在百年校史长廊里,感受学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作为师生共同的大家庭,学校要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发挥德育作用是关键。我们想到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我自豪,我们都是实小人”。能在这样一所群星璀璨的百年名校读书和工作,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第二句话是“我努力,我与实小共成长”。我们要用自身的努力见证与学校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第三句话是“我成才,我为实小添光彩”。我们要用实力证明自己,无愧于这所百年名校。

以灿若星辰的校友为榜样

我们要到哪里去?学校将概念化的德育形象化,将小学生追星的兴趣爱好转变为追“校星”,到校友中去寻找自己的星座,以“长大后就成了你”为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动力。

在学校的校史陈列室里,历届校友给母校的题词构成了一册别具特色的插图本校史——《鸣凤英才》。经常会有实小孩子在这本册子前停下脚步,书在孩子们的手中翻动着,学校辉煌的昨天随之一页页浮现。流金岁月里,莘莘学子在这里接受基础教育,在这里奠定人生的根基。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少年时代曾在丹阳实小的前身丹阳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在83岁时给母校题词:饮水思源。著名电影评论家、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主席梅朵给母校题词:弘扬改革精神,创造教育风范……更多的题词,千言万语,化作相同的心声:学海远航,母校是我起锚的码头;鹰击长空,我从母校的怀抱里振翅。

在母校的栽培下,在良师的教导下,在良好的读书环境里,一代代学子成了革命家、学者、专家,成了国家建设的栋梁。他们当中有革命家夏霖、黄竞西、管文蔚,有水稻专家杨守仁、电气专家冷增祥、医学专家华杏娥,有优秀教育工作者陈德训、冷静、毛焕照,有以李玲、李珍博士为代表的新一代学者……

这些杰出校友属于我们学校,也属于每个学生。他们在不同时代用同样的信念、同样的努力成就人生,报效国家,服务人民。我们将德育的目标做成一个个“路标”,摆在学生面前,成为他们前行的向导,激励他们沿着前辈的足迹前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使文化软实力成了德育硬功夫。

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美德

我们如何去得了?20世纪80年代,吕叔湘携夫人从北京回丹阳探亲,特地来到丹阳实小访问。在学校的枇杷树下,吕老动情地说,当年实小的老师在给他批阅作文时,不仅要改错别字,而且连标点符号都要反复推敲。正是老师们那种严谨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他,指引他走上了研究祖国语言文字的道路,成为语言文字学界的泰斗。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曾说,她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绩完全得益于在实小的时候音乐老师的倾心栽培。她小时候看到老师用二胡拉出美妙的音符时,非常好奇,也想学拉二胡。音乐老师为了满足她的愿望,就在一个夏天下完暴雨之后冒着危险捉到一条蛇,用蛇皮制成一把简易的二胡送给了她。闵惠芬成名之后一直对学生说,是实小的老师用一把简易的二胡把她引进了艺术的殿堂。

对于小学生而言,我们不主张抽象生硬地提出德育的说辞说教,更多的是推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德育。学校把校史中悠久的、独特的、传统的、闪亮的内涵梳理出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从校史中汲取力量,在自豪中更加自信,在爱校中更加爱学,逐步建立起“我是实小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学校德育的根系与历史紧密交织。

学校把德育工作的花开在学生的心里,把德育工作的果落实在行动上,营造具有浓郁特色的德育文化氛围,让学生浸润其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培育美德。如今的丹阳实小已形成从内生到内升,从特长到特色,从实力到魅力,从规范到模范的校本德育工作实践范式。

(作者系丹阳市实验小学校长,镇江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