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图说眼里的世界 写画心中的天地
■四川省旺苍县东河镇第二幼儿园 季红梅
图为作者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2016年9月,我有幸加入我园“班本课程”研究团队。面对生活学习习惯还未养成的小班幼儿,该选择什么作为班本课程研究的切入点呢?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给妈妈烫卷发”,亲切的话题让幼儿特别兴奋,纷纷准备“大展身手”。可当他们拿到纸张、画笔时,却有的在纸上戳洞洞,有的在手上涂指甲,还有的在脸上开“染坊”……问题即课题,我当即思考:何不在小班开展“写画主题”研究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儿歌游戏中写画,激发兴趣。小班幼儿喜欢吃点心、念儿歌,于是,我尝试将点心与儿歌融合:“小手描一描,用笔画一画,线线变小草,圆圈变泡泡,撒上黑芝麻,你猜变成啥?面包、草莓、棒棒糖……”在朗朗上口的儿歌声中,幼儿与线条玩起了游戏。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画作、一张张自信满足的笑脸,坚定了我开展“写画主题”研究的决心。
观察交流中写画,积累经验。“铃鼓是圆形的,彩笔、杯子是方形的……”幼儿不断发现身边事物的外部特征,兴致勃勃地描绘它们的样子。可写画兰草时,兰草繁多的叶片干扰了幼儿的视线,他们无从下手:老师,我不会画。我们讨论:可以先画一片叶子吗?叶片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不一样?于是,或舒展或枯萎的叶片被幼儿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力。
2018年,新教育十大行动在校园生根发芽。我发现“写画主题”研究正是幼儿园师生共写随笔的独有方式。专业的引领让困惑中的我渐渐明白:幼儿写画的核心价值应该在于激发生活热情、关注内心感悟、书写生命成长。
于是,我从丰富幼儿的生活出发,先玩再画。爱运动的“黄咕力”深受幼儿喜爱,我们一起观察他运动时手臂、腿部姿势的变化,一起扮演“黄咕力”。就这样,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写画了快乐的童年。课桌爬山游戏、热闹的大扫除、快乐的六一等多彩生活丰富了幼儿的视野,激发了他们书写生活感悟与生命成长的热情。
关注个体写画,激励前行。一直不爱表达的辉辉愁眉不展,耐心交流后才得知,他想画小朋友跳了多少次绳,可不会画娃娃,也不会写数字。“你会画什么呢?”“我会画线线”“那你就用线线来表现吧!”于是,辉辉用长短不一的线条进行了跳绳计数的写画,还眉飞色舞地说:“瑶瑶跳得很多,线才特别特别长;海海只跳了这么短的一点点。”他边说边晃脑袋的样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家园合作写画,寻求支持。幼儿写画表达的意图天马行空,他们渴望得到倾听、理解、鼓励。分身乏术的我唯有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才能让幼儿写画持续迸发活力。爸爸在陪阳阳洗澡后,阳阳写画了爷俩光着身子躺在浴缸里的情形,爸爸夸赞儿子观察仔细、表现生动,还给儿子讲述了男女的区别,他们完成了一堂生动的性教育课。阳阳和爸爸为亲子合作写画做了示范。
在家园共同努力下,幼儿逐步爱上写画。可生活的日日重复让写画失去新意。怎样引领他们创造性地写画呢?朱永新教授说:如果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那么写作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爱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因此,我以阅读为抓手,引领幼儿一起创作,在创作中润泽童心、丰盈生命。
仿编绘本故事,走进阅读天地。绘本夸张离奇的图画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着幼儿。我尝试引导幼儿在阅读后仿编故事:云朵变身童话小屋、铁甲小宝做起美食、章鱼哥飞上太空……每个人的小故事汇集起来,就成了一本自制小图书。有了仿编故事的乐趣,幼儿更喜欢阅读绘本了。
分享仿编故事,享受成功喜悦。当又一次讲故事时间来到时,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讲绘本,而是拿起他们仿编的《我爸爸》放到投影仪下,还没开始讲,涵涵就发现那是他和爸爸在比赛跑步,眼里闪着自豪的光芒。再翻下去时,萱萱和文文也发现了:那是我和爸爸在逛街;那是我爸爸在陪我散步。一时间,幼儿成了讲故事的主角,每张小脸上都洋溢着自信。自制小图书成了图书角里最抢手的宝贝,他们一遍又一遍地传阅,讲述自己的故事。
创编绘本故事,共话创作愿望。看得多、翻得多,自制图书变得破旧了,已经满足不了幼儿的愿望。于是我们又讨论怎样才能让图书不被撕坏,怎样才能有更多的图书看。孩子们纷纷出谋划策:要爱惜图书,可以多做几本……老师、幼儿、家长开始合作创编绘本,《袁隆平爷爷的工作》《不一样的12.26》《我们的足球比赛》等自制绘本成了幼儿的最爱,也成了我们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从阅读到仿编,再到分享、创编,幼儿在看、听、说、做中养成了爱阅读、爱图书的好习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进一步彰显。我们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同学习、共进步。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几年来,我们多次在全县教师培训会中交流写随笔的经验,丰富而童真的写画小故事被同行熟知,幼儿成了名副其实的“写画小能手”。我研发的与写画相关的多个班本课程成为园本课程。写画、阅读、思考成了我们一起行走的方式,我们同心同行,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