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共话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本报见习记者 汤文清

记者:有人认为,随着新职教法的落地和职教高考的持续推进,中职的目标不仅仅是就业,还有升学,而高等职业教育也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头戏”,各位专家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滕道明:面对新变化,中职学校一方面要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不折不扣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实在在落实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技能大赛制度,彰显职业教育的办学属性。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把“就业和升学并重”的指导思想变成具体的办学行为,通过本科升学拉动和中职内涵提升相结合,促进中职高质量发展,增强中职吸引力。

薛茂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是稳步扩大职业本科教育规模,发挥办学层次的引领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力争让更多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二是依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中高职、职业本科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探索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创新德技并修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三是针对高职院校生源多样性,研究生源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供给课程体系、技能习得、知识学习及日常生活服务,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和评价;四是建立中高职、职业本科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联盟,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学分银行,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

臧志军: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三种形态,一是五年制高职,二是三年制高职,三是职教本科。从我省的实践来看,三种形态的高职教育面临的任务是不一样的。

五年制高职的服务面向主要是市县,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其主要课题。

三年制高职目前是我省乃至我国高职教育的主体,一般以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目标。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省三年制高职积累了相当多的教育存量,社会美誉度相对较高。但三年制高职院校与产业的融合度、服务能力、服务层级都有待提高。

职教本科仍然是新生事物,但在未来肯定会经历一段大发展期。职教本科院校应该以创造中国风格的职业教育为己任,大胆突破、大胆创新,走出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

记者:5月下旬,江苏中职职教高考顺利开考,为什么很多中职学校的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如何?

臧志军:超过半数的中职生通过五年制、对口高考、中高职衔接项目等形式进入专科或本科层次学习,部分地方的升学比率超过八成。中职生选择升学一方面受到全社会“学历崇拜”的影响,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对员工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

滕道明:在江苏,中职学生整体上升学的层次和比例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原因有三。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年龄人均受教育年限普遍提高,当前苏锡常都市圈区域内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要求已经从15.5年提升至 16年,中职毕业生如果直接就业,其适配岗位较少且相应待遇不高。第二,升学是为了更高层次的就业,目前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低技能很容易被机器替代,因此很多中职生选择继续深造。第三,家长普遍有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薛茂云:2020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共有18.52万人,其中12.6万名学生继续升学,占毕业生总人数近七成。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有约32%的学生选择就业,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占17.8%,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学生占2.2%,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就业的学生占12%。学生就业满意度达到96%。(数据来源《2021年江苏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江苏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选择升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江苏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三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升学有通道,可以通过五年一贯制、对口单独招生考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技能选拔人才免试等多元方式实现升学梦。

记者:当前,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需要如何提升质量?又有哪些方式可以提升职教形象?

滕道明:提升中职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向破题。一是必须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中职学校不被看好,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惯性、观念的滞后和机制的壁垒等外部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职学校的办学定位不适配,办学规模大而不强、办学条件缺口大等内部原因,因此对中职学校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既有必要性又有紧迫性。二是必须优化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职业教育要“长入”经济,专业设置必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职业教育要“渗入”人心,专业设置必须适应学生的先天禀赋、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三是必须树立标准意识。在中职学校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至关重要,如学校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人才培养标准、“双师型”教师标准、课程标准、考试标准、评价标准等。

提升职业教育形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打造中职学校品牌。教育部将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1000所左右的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省市级地方政府也要倾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教名校,对学生和家长形成强势吸引。二要讲好职教故事。当前要重点宣传中职教育不是“断头教育”而是职业教育的起点,中职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空间。

薛茂云: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二是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优化中职教育的布局结构,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三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

提升职教形象需要改变社会“分流变分层”的错误观点,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一是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搭建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二是扭转社会存在的唯学历用人导向,形成崇尚能力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三是加强正面宣传,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臧志军:改善职教形象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讨论。

从外部讲,近年来产业工人社会地位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以培养产业工人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被轻视。当前,国家正在努力建设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如今年就开启了“新八级工”制度,不断恢复产业工人的荣耀。

从内部讲,职业教育应该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改善职业教育的社会形象。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存在两种质量观——适规范性和适目的性的质量观。前者是指人才培养达到一个外在规定的质量,如职教高考的要求。后者是指人才培养本身应该达到的质量,如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提高、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等。如果职业教育能够做到既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也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高考成绩,那么职业教育社会形象的改观完全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