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一学期以来,常州市博爱小学全方位升级课后服务——
服务有温度 课程更精彩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小小的扑克牌怎样堆出结实的高塔?在常州市博爱小学社团课教室里,四年级学生正屏息凝神,专注地思考每一步动作,小心翼翼地用轻薄的纸牌搭出第一层“塔基”。不一会儿,一座纸牌塔就稳稳地立在桌面上,引发学生们的欢呼。
春学期以来,该校全面启动课后服务“升级版”,在总结上一学期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和学生特点,开设全学段社团课程,提供“菜单式”服务,为学生带来别样的课后精彩。
据了解,常州市博爱小学的延时课后服务内容分为自主作业、学科延伸、素养提升三个类型。“其中,变化最大、最具特色的是第二时段的学科延伸、素养提升。”该校校长柴曙瑛介绍说,学科延伸即学科教师针对学生学科素养培育的要求,进行延展性教学实践,目前全校已研发博文悦读、学诵经典、爱尚墨韵、传统游戏等多项课程,由任课教师跑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素养提升则是在原有课后服务社团的基础上,整合校内外优秀资源,开设70多个艺术类、体育类、语言类、科技类、实践类等多种类别的特色社团项目,学生分年级、分时段“选课走班”。
除了丰富的课程内容,该校还创新课后服务选课模式,将所有社团项目全部“上架”,利用微信小程序实现亲子共同在线选课。“开学伊始,我们的机器人社团开始招新,学校则提前发布‘延时社团选课指南’,供家长和学生详细了解社团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课,每个学生都能选择一至两门喜欢的课程。”柴曙瑛说,这些社团课程中,体育、艺术、科技类最为“抢手”,一经推出,就被学生“秒拍”。本学期,全校成功选课报名人数达4295人次,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老师为我们定做了‘专属’课表,我最喜欢的是周二的陶艺社团和周四的时文选粹。”五年级学生宋梓涵告诉记者。为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该校统筹安排,研制报名、选课、编班、点名等一体化服务系统,为孩子们定制班级和个人课表,详细规划每天两个时段课后服务时间和课程内容,“一生一课表”让孩子们在规划课程任务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该校还探索创新管理形式,校内多方协同,重构“两段式”服务模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该校规范外聘社团领衔教师管理,学校和所有外聘社团教师签订“安全协议”,期末根据满意度综合研判,实行末位淘汰与课程迭代;规范课后延时服务常规管理,要求教师做好每日记录,确保服务时间内学生的安全和照管质量。“学校将不断完善课后延时服务机制,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把有温度的教育落到实处。” 柴曙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