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盯着的眼睛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永远盯着的眼睛

■游宇明

于昌伟先生画的一幅漫画,真的让人笑煞。此画名为《陪“读”》,儿子坐在桌前就着小台灯埋头做作业,父母靠在对面的沙发上,每人手拿一张大报纸遮挡儿子的视线,偷偷玩着手机……

面对这幅漫画,读者可能联想到许多东西,有的会想到孩子的不容易,有的会想到父母的不自律。我倒是恶作剧地想,假若孩子突然要上洗手间,来到父母身后,而父母浑然不觉,两个“手机族”将如何惊慌失措呢?在我看来,且不说这种“忽悠人”的陪读,哪怕是用心的陪读也没有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重要。

一位作家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的女儿读高中时前两年不怎么发狠,总是天天关注影视明星的资讯,成绩居于中下。作家非常着急。要知道,这位老兄当年只是一个农村孩子,从高考的独木桥上突围后进入一所著名大学念书,此后一直奋发努力,生活也一直顺风顺水。他认为如果孩子能上个好一点的大学,再辅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后会有相对好的发展。然而,作家深知:孩子的学习不能只靠父母“看守”,他经常做的一件事是“无意间”讲自己吃过的苦,说自己奋斗的不易和成功的快乐,时时处处教育孩子自律。到了高三,孩子开始懂事,读书的事不用他操心了,后来孩子考上了一所不错的本科大学,读研后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为人父母,总不免为生计操劳,并不是想在家里待着便可待着的。很多时候,孩子放学或放假回家,父母依然在外面做事,能够“看管”孩子的时候也就是自己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再说,做父母的又要工作又要监督孩子学习,体力消耗也极大,很难长久坚持。倘若我们教会了孩子自律,让孩子明白自我“约束”的价值,一方面孩子变得上进,另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解了套。

父母只能陪孩子一程。读懂孩子的心理,用耐心与挚爱去激发他们内心的进取精神,这种家庭教育成果最后又必将惠及学校教育。倘若父母习惯于以“监管者”的角色进入孩子的生活,那么日后所做的事将会越来越麻烦,越来越消耗时间和精力。教会了孩子自律,孩子长大之后便会将个人在学习上的自律平移到其他事情中,通过自身的努力铺就一条走向春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