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食育与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生食育与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高志斌

中外合作办学是引进先进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培养国际化人才,拓宽国际视野,推动地方经济与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与澳大利亚威廉·安格里斯学院合办酒店管理专业项目,开办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该项目是江苏省首批获得教育部批准的高职高专合作办学项目,课程依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澳大利亚旅游职业标准制定。专业课程由澳方教师来学院进行全英文授课,通识课程则由国内专职教师授课。

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一直是各项目院校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学风建设一直是难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尝试将食育融入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的学生日常管理,并就食育促进中外合作班的学风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学生状况分析

2020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首次开办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虽然招生情况较好,但我们调研后发现真正了解该专业的学生不多,只占班级总人数的20%。学生对专业的不认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理论课程的厌学现象尤为明显。

合作班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又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不少学生养成了不关心他人、不关心班级的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差,不注重交际能力培养,不尊重同学和老师,甚至嘲讽学习积极的同学,平时也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学风建设举措

树立学习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动力不足。多数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于自身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或对专业知识的渴求,而是源于父母的希望或是为了获得文凭。烹饪专业本身就需要研究饮食相关知识,是最适合进行食育教学的专业。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充分利用烹饪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认知行业、专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比、学、赶、帮、超,离不开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良好有序的竞争是学风建设的重要条件。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经营型教学模式,让不同教学任务小组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协作的习惯,同时采用学生互评、教师点评、顾客评价、外教打分相结合的多种学业评价方式,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

磨炼顽强意志。现代大学生大多没参加过日常农业生产劳动,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来自农村,但具有农业劳动经历的却基本没有,对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也缺乏认识,只会有口无心地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恰当方式烹饪食材是食育的重要内容,认知食材特性也是烹饪专业的任务。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在开展食育课程时结合专业建设劳动实践基地——“香草园”,组织学生在课余种植烹饪香草,在劳动过程中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了解食材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磨炼顽强的意志。

增强学习动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对食育的了解并不多,只有普及食育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提高学生的食育意识、感知食育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专门利用班会时间邀请学院教授开设食育讲座,提高学生对食育的认识,增强学习的动力。

全员联动促进步。西式烹饪(中澳)合作班利用食育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调动各方力量,发挥学校、家庭协同育人作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得到学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及家长的支持与认同。

学风建设成效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以食育教学促进学风建设后,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竞争意识、吃苦精神、团队意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通过食育课程实践,学生的学习意识显著增强,班级整体风貌也发生了转变。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活动的人多了,参加各种专业兴趣班的学生也明显增加,宿舍卫生明显改观,学生的精神面貌不断改善,学习素养显著提高,并为班级赢得了各种荣誉。

(作者系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师,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健康中国战略下新时代大学生食育体系构建与研究”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横向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景区机构食育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