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为生命奠基”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路径
■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 李志清
我校自1993年建校起,一直秉承“为生命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一支创新型、专业化、高素质的“为生命奠基”好教师团队,带动和引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最大程度发挥名师名校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师魂淬炼,构筑师德建设堡垒
一是党建引领,提升道德修养。学校把“为生命奠基”好教师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为生命奠基”好教师团队行动支部,打造党建“三带”工程,即党建带动团队师德提升,党建带动团队专业成长,党建带动团队文化塑建。用“三带”工程推动“为生命奠基”好教师团队的发展。
二是师德为首,铸造师德品牌。把“师德修养”作为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的第一抓手,认真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师德模范”等榜样教师的先进事迹。
多元融通,探索综合育人模式
一是构建综合育人的内容体系。综合育人内容体系从学科育人、课程育人、 项目育人、文化育人等四个方面构建。学科育人立足课程方案中各学科课堂教学,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课程育人以课程统整为抓手,以跨学科为突破口,积极打造融合课堂,着力推动综合育人。项目育人依托省级前瞻性项目“提升小学生想象力的创意学习实践探索”和市级课程基地“涵育七彩少年太湖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这两个项目,深入开展研究,不断提高育人品质。文化育人通过校园环境文化、社团活动文化等学校文化体系建设,打造为生命奠基的育人文化。
二是探索综合育人的实施路径。通过学科教学、跨界融合、品德涵养、活动建设等路径,落实综合育人。
三是完善综合育人的保障措施。从综合学科教师培训、健全综合育人规章制度、建立综合育人资源库等人、物、制度等方面保障综合育人的水平提升。
四是开展综合育人的考核评价。从课程实施、资源开发、育人成效等方面考评综合育人效果。
联动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带动城乡一体发展。“为生命奠基”好教师团队与地处农村的3所同城帮扶学校深度合作共建,积极利用多层次、高效率的多边活动,搭建智慧共享平台,实现和帮扶学校的教师共同进步。
二是建构结对帮扶范式。我校教师团队立足办学实际,继续做好“长三角一体化”结对帮扶工作,帮扶校包括省内苏北学校1所、长三角地区学校2所、西部地区学校2所,打造“一带五”的帮扶模式,促进不同区域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今后,我校将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帮扶结对。
和合共生,创新协同发展机制
一是与教育专家牵手合作。我校聘请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等教育专家为教师团队的研究顾问,为我校教师团队建设在理论指导、科研培训、名师培养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引领。我校还与高校开展合作,从发展专业素养到组建学习共同体,积极做到和高校彼此基地互设、教师互派、发展互动、资源互享。
二是成立学科教师发展共同体。团队成员组成多元化、动态化、灵活化的发展共同体,定期开展活动。构建大学科教研的运行模式,以跨学科问题、项目联合等组织形式,形成跨学科、多层次、跨学校的网状学科研究小组,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组建跨学科研修团队,让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做项目,实现名师示范引领下的融合发展。
三是依托省级教师发展基地持续发力。作为江苏省教师发展基地校,我校积极发挥教师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向全省的网络平台提供优质网课,不断开展好教师团队发展的目标、特征、方式、手段研究,开展培养团队教师学科素养的路径研究,采取针对性的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以研究为路径,以课例为载体,以课题为抓手,探索出促进师生发展的策略。
价值引领,构建团队文化体系
一是注重文化塑建。我校通过构建“共生共长共赢”的教师团队发展文化,促进团队成员、师生、本校与对口帮扶学校的共同成长。文化内生创设包括制度引领、文化认同与文化浸润,以实现在学科研究与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外生创设主要通过建设文化长廊、文化主题橱窗和团队拓展活动等形式实现,营造特色浓郁的物型环境。
二是凝练团队精神。我们重点抓好名师工作室建设,积极激发团队教师的自我发展内驱力,实现教师差异性成长;搭建智慧共享平台,促进教师团队自主发展;开展培养行动,探索梯级团队建设模式,打造一个始终蓬勃生长着的教师团队,让人人都洋溢着自信的光彩,人人都拥有不可替代的专业修养,人人都有“命运共同体”的自觉协作精神。
三是丰盈文化内涵。我们将通过内生创设与外生创设两种途径建设团队文化,丰盈文化内涵,结合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丰富“为生命奠基”好教师团队的培养体系,不断优化全员育人机制,不断丰富和提升团队的文化内涵。
(作者系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苏州高新区教学研究室副主任,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