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
■四川省旺苍县白水镇中心小学校 吴尧达
图为作者指导学生画画
我走近“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已经3个年头了。打开公众号,郝晓东老师的话沉重而深刻:面对多变和“不安”的世界洪流,面对名利杂陈、喧嚣浮躁的社会,我们该如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进入小打卡,普利辉老师《2020·重启生命意义的最美时光》又让我震撼:从被逼走上自逼,“新网师”课程、高研学习、七乡名师,让“草根式脊梁教师”成了自己的标签。
这样的“新网师”人比比皆是:刘广文、马增信、王小龙、王辉霞、周娟、何刚……他们在“新网师”精神的鼓与呼中,涅槃重生。
就是这一群标杆,激励知天命之年的我阅读了100多本教育专著,留下了70余万字的思悟,让我对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模样逐渐清晰。
“降维打击”的背后
2021年寒假接近尾声时,我听从了心灵的召唤,选择了王子微课。
这也源于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们被迫进入线上课堂,但因信息技术的短板,很多人出足了“洋相”。
数字时代的教育,我们最需要什么?黎家厚教授在《现代极简教育技术》开篇就给出了答案:简单、好学、实用的极简信息技术。
我第一次安装了讯飞语音输入法,快速高效的语音识别,让原来敲半天键盘才有的文章,变成立等可取。原来极简就在身边。
移动技术改变教学生活的魅力让我着迷:一个个小程序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课堂生动了,学习轻松了,管理便捷了,时间宽裕了,家校关系也融洽了。王子老师将这些实用技术比作“降维打击”。
这就是极简信息技术!
王子说: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是学技术,更重要的是让技术辅助教学,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技能转化为素养,用极简的理念助力我们的专业发展。
基于这种理念,我每天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诉诸文字,以写论文的态度分享了15余万字的体悟,创建了自己的极简课程,与学友线上交流心得。我想,这也是践行孔子“立己达人”的一种方式吧。
共读的启悟
王子的理念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艺术。
可是读书越多,实践越多,越发心生敬畏,越发对教学不自信。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依然如水中月、镜中花。
何为优质教学?
当我读到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时,才有了一点清晰的答案:优质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是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恰在此时,郝老师组织了《教学勇气》“五一共读”。这让我基本厘清了整体看世界的底层逻辑,但其中蕴含的对立统一、逻辑分析、理性与感性等若干内容又与哲学联系紧密。不解决这个瓶颈,我连这本书都读不懂。
行走在路上,总会幸遇庆典。2021年7月中旬,郝老师又开启了暑期线下共读,其中《非理性的人》所阐释的存在主义就是现代西方影响最广的哲学形式。
我到底该如何存在?特别是基尔凯戈尔说:存在高于普遍。他认为:应该把自己安放在个人的主观性之内,关心人的内在性。
这让我有了一种顿悟:我们200多名学员能共聚成都,住廉价旅店,吃食堂饭菜,不就是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让个体高于普遍性成为可能吗?
哲学的种子由此萌芽,2021年秋季我选择了“中国哲学”课程。
“复读生”的梦想
2021年7月16日,受小舟老师所托,我担任了“听读绘说”课程组长。
作为组长,仅做些组织学习,如管理打卡、整理综述、评阅作业等常规工作就可以了吗?我还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偶读《朱永新说教育》,篇首引用的一段话让我感动不已:“我到了这样一个年龄,我知道仅凭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我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
虽然我连一本专著也没有,但为探索这门课程的奥秘,我读过1000多本绘本、30多本专著。作为一个“复读生”,我能否用自己微弱的优势给新学员一点启思,避开“雷区”,少走弯路,哪怕微弱影响?
伴随“中国哲学”课程的学习,我以己为镜,杂陈自己《听读绘说》的经历和感悟,并付诸公众号,分享在学习圈,以期于人于己皆有启悟,如此足矣。没想到第一天关注量就超百人。
为深入窥得课程底层逻辑,我又阅读了《女巫一定得死》《童话的魅力》《千面英雄》等书籍,先后通过公众号分享了40余篇绘本文章。在学友和导师真诚的留言中,我看到了义工的价值。
向着明亮那方
而我心之所向的“中国哲学”课程的学习却是另一番滋味。
我对哲学的最初认识,仅残存于在读师范时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中。
我循着学习进度,网购了牟宗三先生的《历史哲学》《心体与性体》《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等系列大部头,有些还能读懂一点,有些则如“天书”。不过有如一讲师的点拨,我对这门关乎生命终极思考的课程有了兴致。儒家的责任和担当,道家的逍遥与玄思,佛学的精妙与超越,无一不是生命文化的舒展。对个人而言,是物欲横流之下对先天灵性的呵护与唤醒;对家国来说,是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的蓄积与奔涌。他们的真生命所显现的“内容真理”才是文化精神创造的源动力。
何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想,牟宗三先生《圆善论》中的“德福相即”思想不正契合这种理念吗?
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完整统一,不就是让我们成为完整的自己吗?这样的教育生活不就是诗与思的幸福交融吗?
先哲的思悟言犹在耳。生命短暂,时光如梭,为了让师生生命能编织成一幅相对完美的画卷,也让自己偶然的生命具备存在的意义,我依然愿意让自己的心灵向着明亮那方,充满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