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在游戏中体验幸福的童年
■吕燕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因为游戏中蕴含着幼儿生长的需要和动力,也蕴含着大量探索和学习的行为,是儿童生理、心理等多方面成长的必然需求。因此,游戏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孩子快乐游戏,他们的童年生活才会幸福完整。
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游戏权利还给幼儿,给予幼儿充分游戏的自由度和自主权,积极致力于游戏的实践与探索。在游戏中,教师基于观察去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行为,通过分析与解读去了解幼儿游戏行为所反映的内容。同时,教师通过分享交流、教学活动等有效方式回应与支持幼儿的游戏,帮助幼儿积累、梳理和提升有益的经验,更好地支持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支持性:创设游戏环境,满足游戏需求
创设充满野趣的环境。爱玩、好探索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生来就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幼儿园里有石头馆、嬉沙池、水族馆、秘密花园、泥土乐园等,根据现有环境与资源,我们因地制宜地创设了既符合儿童天性,又满足儿童需求的近20个户外游戏,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嬉戏玩耍,在充满野趣又富有挑战的环境里运动奔跑。
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环境。幼儿天生就对美的事物感兴趣。我们在环境创设上,一方面注重色彩的和谐,以一种主色调为基础,不过度使用其他杂乱的颜色,避免因凌乱而让孩子产生不安和躁动的情绪;另一方面注重柔性的氛围营造,借助薄纱、藤蔓、花卉等进行点缀,让环境充满生机,让孩子产生舒适感。另外,幼儿园精心挑选盛放工具和材料的器皿。比如,透明的瓶子、罐子,富有自然气息的藤编篮子、竹制箩筐,柔软舒适的布艺制品等,都会让环境充满吸引力,让孩子产生喜爱之情、亲切之感。
创设凸显自主性的环境。自主性的环境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度和自主权,有助于幼儿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因此,在环境创设上,我们注重三个“转向”:一是从固定转向多元。幼儿园去除了原先以科学区、美工区等命名的游戏区标记,不再指定该区域玩什么、怎么玩,实现游戏区域的开放与多元。二是从布满转向留白。在空间设置时,我们适当留白,给予幼儿自主布局空间场地和自主安排游戏内容的机会,极大地满足了每个孩子的游戏需求。三是从单向转向整合。我们打通室内外环境壁垒,将室内外空间进行整合,内外联通,扩展游戏空间,实现游戏空间的自主化、多元化,让游戏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富有创意。
开放性:提供游戏材料,推进学习探索
去材料的结构化。在材料的使用上,我们积极把握低结构原则,注重以原生态、自然化的材料为主,如生活中的瓶子、管子、杯子等,大自然中的沙、水、泥、石、花、草、树木、果实等。这些材料结构性低,能给予幼儿更大的探索、创造空间。在提供吸管和纸杯等低结构材料的同时,我们不再将制作饮料杯作为任务式作业,而是充分尊重孩子们的自主创作权。
去材料的主题化。游戏中,教师由原先提前设置游戏主题,向尊重孩子创造游戏转变。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在孩子们的眼里,积木不仅可以搭建东西,还可以用它们做斜坡滚动小实验,玩跷跷板、跳房子、梅花桩等小游戏,甚至可以用积木搭建出来的房子玩娃娃家等角色扮演类游戏。在去材料的主题之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与热情被大大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充分发挥。
去材料的年龄化。在材料提供的年龄段划分上,我们主张对低结构、无结构材料的使用不分年龄段。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是有阶段性的,初级探索阶段只是操作摆弄,随着玩的时间、频率的增加,幼儿对材料越来越熟悉,对材料的探究越来越深入,也就出现更多复杂、创新的玩法。因此,同样的材料小班能玩,中班能玩,大班也能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幼儿的游戏、了解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等方面,不仅减轻了教师投放材料的工作量,更有利于幼儿的探索与创新。
高质量:建立师幼互动,助力游戏建构
观察,发现儿童的精彩。有效观察是教师了解儿童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在游戏中我们看到:孩子们想建一座空中小屋,他们用竹梯架在高高的树枝上,并在两米高的箱子上架上木板,模拟跳水运动员从高空往下跳,教师们都赞叹他们超乎寻常的创造力与勇气;孩子们第一次尝试滚筒游戏时,为了从地面站上滚筒,再平稳地让滚筒行进,孩子们练习了47分钟,其中失败了17次,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我们鼓励教师认真观察孩子们在游戏中使用了哪些材料、他们是怎么与材料发生互动的、有没有创新的玩法等,同时注意倾听孩子们在讨论什么。教师细致观察并详细记录孩子的游戏行为后,就会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超乎我们想象的积极主动、专注投入,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探索冒险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解读,看到儿童的思维。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大程度体现在能读懂儿童,并给予有效的回应与支持。在沙水游戏中,3个孩子根据同伴的跳水情况随时调整自己坐在木板上的位置,直至游戏结束。通过重温画面,教师发现孩子们正在探索有关“杠杆”的原理。他们不断调整支点与木板间的距离,使得木板能够保持平衡。当教师积累了第一手观察资料时,我们鼓励教师进一步分析和思考,去解读幼儿游戏行为背后的内容,让教师看到孩子们的思维和想法,也为接下来的游戏分享和交流活动提供有力的依据。
回应,提升儿童的经验。教学的成功在于精彩观点的诞生,游戏后的分享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在用积木搭建斜坡过程中,先后遇到卡口、偏轨、转弯、上坡、双层轨道搭建等不同的问题时,我们就积极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的小球在相同轨道上的滚动不一样?”“为什么相同的小球在不同轨道上滚动的结果不一样?”……围绕问题,孩子们商讨出了各种调整的方法与策略。在第二次游戏中,他们进行了尝试,不仅有效解决了难题,更推动了游戏的发展。这些经验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哪些创新的做法和想法等,同时,通过师幼间的分享交流可以帮助幼儿直接获得同伴经验,支持幼儿开展内容丰富而有深度的学习。同时也便于师幼之间展开问题探讨,探寻办法,让教师更加尊重儿童,更好地去认识儿童、发现儿童。
(作者系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正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教师,首届姑苏教育青年拔尖人才,张家港市教育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