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是我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60余年坚守讲台,累计捐资助学500万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范钦珊年逾八旬,身卧病榻,仍记挂着学生和讲台——

“教育教学是我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

■本报通讯员 柯龙婕旻 唐静静 见习记者 阿妮尔

“学生说,老师你好好养病,我们就是你生命的延长线。”5月13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2021“感动南航”年度人物颁奖暨事迹分享会。在现场播放的视频中,倾注一生投入力学教学事业、现已85岁高龄的范钦珊在病床上哽咽地回忆起十几年前住院时的情景,让不少师生潸然泪下。

23岁在清华大学初登讲台,62载始终耕耘在国内多所高校本科教学一线的范钦珊是南航讲台上年龄最高的师者。他是“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者,曾获得首届1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他是CNKI检索达3955条的学术大家,出版著作、教材、译著21部,《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多部著作被选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他是爱生爱教的慷慨师者,为了培育英才、奖掖后学,将毕生积蓄、育人智慧悉数捐出。

1997年,60岁的范钦珊来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坚持在本科教学一线讲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程,潜心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学科“力学”专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我把教育教学当作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讲授了60余年基础力学课程,范钦珊现在仍会认真备课,从准备问题到优化课件,把每一步做到极致。有时想到一个灵感,他会半夜起来兴奋地添加到第二天课程的课件中,所以每年的课件里都会有新的思想和案例。

课堂上的范钦珊是个“讲究人”。每次上课前,他都要仔细整理着装,连裤缝线也要熨得笔直整齐。课堂上,范钦珊还有一套“范式规矩”——不坐凳子、不喝水、不用扩音器、不局限于讲台。“这是对学生基本的尊重,虽说年龄大了,但一见到学生,我就兴奋;一站上讲台,我就什么病都没有了。”范钦珊说,面向学生、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是他教学成功的核心。虽然已退休多年,范钦珊仍念念不忘一生钟爱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面对学生我就开心!”

“学生受传统学习方法影响太厉害,一直在老师的灌输下学习,没有自学的习惯,必须改革‘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范钦珊在2018-2021年带领创新教学团队开发了“材料力学自主学习系统”及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并无偿提供给全国讲授和学习材料力学的师生使用。

在范钦珊看来,改革教学的思路是“注重基础、挖掘深度、适度扩展、面向未来”。根据这一思路,他带着其他教师尝试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创新,最终将教学改革模式拓展为“自主学习+精讲+深度研讨”。“范老师课堂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范钦珊的不少学生都说,他的教学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面对学生提问,他都会先深入思考,再传授经验。

“人才培养,不能全靠引进,我还要为材料力学培养一批年轻教师。”多年来,在培养学生之余,范钦珊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共同编写教材,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团队教师一学期写了29篇共5万余字教学小结,范钦珊一一看过,给出整整41页的教学指导意见。2017年,范钦珊还把与南航年轻教师合写的6部教材的第一作者全部变更为年轻教师,自己甘愿将名字排在他们后面。

2021年11月29日,范钦珊拿出个人积蓄,向学校捐资100万,设立“范钦珊力学教育教学奖教奖学金”。这不是范钦珊第一次捐资助教。在与家人商量过后,他决定将毕生积蓄全部捐出,把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转化为对广大师生的期盼和激励。自2018年起,他陆续捐款5次,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等4所高校的力学学科发展,累积捐赠高达500万元,全部用于奖励力学专业的优秀教师、学生和教辅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