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苏”香能致远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最是“苏”香能致远

■徐兆宏

真正爱上读书,源于父亲送我的一本《三苏文选》。至今这本书仍放在我书橱最显眼的位置,那是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牛宝彤选注的一本古文集。扉页上还留有父亲的一句告诫:“传苏门之书香,做育人之贤师。”

字迹虽然有点模糊不清,但我清楚记得36年前,我考取师范时父亲与我促膝谈心的那个夜晚。月朗星稀,凉风阵阵,我们在屋外围桌而坐,母亲递给我们一人一只西红柿,父亲边吃边给我讲一些天文地理和奇闻异事。因为父亲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还在镇社办厂任职,因此他被庄上人称为“土秀才”。父亲特别赞赏北宋苏氏父子三人的才华与品性,于是他把前段时间出差买回的一本《三苏文选》作为一份开学礼物赠给我,希望我能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初读此书,我十分惧怕,全因语文基础薄弱。我初中时喜理厌文,只能识记一些简单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应付一下考试。待到上了师范,没有升学的压力,我便想方设法逼迫自己多读书,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用父亲叮嘱我的话说,就是要饱读诗书,做贤师,不可误人子弟。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师范校园,文学气息特别浓郁,文学阅读与写作是每一位优秀学子的标配,但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在老师的鼓励指导下,我从读父亲给我的《三苏文选》开始,咬文嚼字,边旁注边消化。这一进程十分缓慢,足足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苏”香浸润中,我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原来,父亲想用历史上“三苏”的文风和家风,开启我一段为人师表的成长历程。

再读《三苏文选》,是我入职之后的第二年。那时我报名参加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两古一外”(古文学、古汉语、外国文学)考试确实难倒了一批怀抱着雄心壮志的年轻“自考者”,而我因为“啃”下《三苏文选》,积累了较为深厚的古汉语古文学知识,轻松通过所有考试,取得毕业文凭。在“苏”香的熏陶下,我找到了现实与理想、自我与社会的平衡点。初为人师,不甘落后,我不断挑战自我,始终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期待。

三读《三苏文选》,那是在我事业受挫之时。彷徨无奈之际,我用读书打发时间,《三苏文选》便是枕边书目之一。在“苏”香氤氲中,捋一捋杂乱无序的心境,苏轼跌宕起伏、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积极旷达、荣辱不惊的超然心态让我非常感慨。我的人生处境只是遇到小小“不开心”和微微“不如意”而已,何必自苦?于是在心灵的洼地,我赶紧修葺一座“明媚敞亮”的“驿站”,在德性涵育中,轻装上车,去追寻属于自己的人性光芒……

进入人生半百之际,我的个人专业成长取得突破,活成了父母所希望的“模样”,我的妻子、女儿也爱上了读书,父母对“书香之家”的期盼已经成真。最是“苏”香能致远,雨落芭蕉倍思亲。如今再读《三苏文选》,却有一股“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愧疚感,纵有千般感慨想与父母一一叙说,但再也听不到他们鼓励、劝诫的声音,唯有那一行褪色不清的小楷行书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