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课题设计中如何表达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徐炳嵘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设计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是组合在一起的,因为两者具有内在联系。主要观点属于理论层面,是一项课题设计的灵魂,影响着课题设计的创新。主要观点的表达,最好不要“嚼别人吃过的馍”,不要表达众所周知的观点,要体现理论创新。一项课题设计的主要观点及其思想体系,要根据实践要求,进行新的创造性的提升与发展,由此延伸出课题设计的创新之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中小学教育科研也应如此。
先说主要观点的表达。
一项课题设计过程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在课题设计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观点,把这些观点随时记录下来,然后在整理时由主要到次要排列出来,取其主要观点3至5个即可,表达时有两种方式,可以任选一种。
主要观点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中心句+阐述”。例如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课程建构研究》,该课题的主要观点表达为3点。一是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对地域文化的情感。这门课程关注地域文化,关注知行合一,立足于学生自身社会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拓宽学生认知的广度,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是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课程建构,能够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研学课程的建构,将全校教师纳入课程开发者行列,课程资源的选择、编排、呈现,并在实施过程中的特色化,给予教师充足的专业发展空间。三是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课程建构,能够丰富学校办学内涵。研学课程是一门生成课程、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延伸与拓展,强调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发展。这项课题设计的3个主要观点的表达,分别隶属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3个维度,层次清晰。
主要观点表达的另一种方式是:每个观点用长句来表达,长句内在逻辑显著。例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省推荐的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研究》,该课题的设计主要观点表达为:一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教学研究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理念到实践作深刻的变革;二是着眼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问题解决”思想以及相应的策略、方法等,能够与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引入教师在职教育领域;三是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是改革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和教学研究方式的有效途径;四是以问题为导向,激发教师内在的变革动力、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是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整体发展、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因为每个观点用长句来表达,准确又清晰,所以每个观点没有必要再进行阐述,所以语言表达上显得更简洁。
接下来说说课题设计的创新。
课题设计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方面。
多数课题设计侧重于其中一、两个方面的创新。例如《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课程建构研究》课题设计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课程建构,基于地域资源,关注传统文化。以往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实践记录和开发构想上,针对课程建构研究的比较少。本研究进行了全面的课程开发,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方面入手,形成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系列课程,开发古镇研学旅行产品。二是在研究成果上,通过基于古镇资源的小学研学课程建构,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将在本地古镇上建立一批研学课程基地,供小学生研学之用。
也有少数课题设计的创新之处几乎达到全方位的境界。例如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省推荐的另一个课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改革的实证研究》,该课题有6处创新,是比较少见的。一是在研究思路上,为保证实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重视对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改革的实施进行全面、全程的监控,对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元研究),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反思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调整研究的实施方案,确保该项研究的实践效益。二是在研究对象上,选择了陶行知和黄质夫先生践行平民教育与乡村教育思想的实验基地——南京市栖霞区。该区现已形成既有差距又各有特色的东(农村)、中(工业区、大学城)、西(城郊结合部)三大块,作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探寻办学质量评估改革模式的研究对象,具有相当代表性。三是在研究目标上,将“规范标准、落实均衡”与“尊重差异、追求优质”的观念引入评估改革,落实督导部门“质量监控”与“协助引导”职能,使评估改革成为区域内推进素质教育观念与推动学校自我变革的切入点,达成基础教育的底线均衡、扩展一线工作者的发展空间、带动学校的持续发展。四是在研究内容上,除了对基础教育评价标准的“拔高”与“底线”、评价改革的现实与可能、质量管理的规范与自主、学校发展的均衡与特色等诸多范畴之间关系的梳理,更重视为解决当下的矛盾问题而加强内外合作,在实践中完成对评估机制、内容、方案以及指标等多方面的系统改进工作,以促成实践者与学校组织的共同发展。五是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数据、指标说话的量化研究与叙事深描的质性研究的结合,通过与评估改革所涉群体和个体的对话互动、观念碰撞、理解性交往,诊断问题难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改革行动方案,适时介入干预,使教育管理者、实践者能“直接面向事实”,客观、全面地理解评估方案从提出到落实的复杂过程。六是在研究成果上,基于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学校优质教育的价值平台,探索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改革的新思路,建立既能体现基础教育“底线均衡”,又能反映学校“特色优质”进程的评价改革操作模式,进一步丰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与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理论观点与实践经验。这项课题设计者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创新之处比较多。一项课题设计的创新之处越多,其研究价值就越高,但研究难度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