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整体贯通语用目标 一体设计有效训练
■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章飞彪
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听说读写训练,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在积累、沉淀中,引导学生走向自主的语言建构。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从“读”“说”“写”三个层面,就语用训练一体化设计进行初步探究。
巧对比,“读”画面。在闰土给“我”所讲的四件事中,“瓜地刺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文章的开篇,作者通过想象,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意、优美静谧的图景。在“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一组画面的渲染中,作者安排了人物出场,这种镜头式的特定描写奠定了全文美好的情感基调,渲染了少年闰土阳光、健康的形象。另一处是在文章的中间,以闰土的口述完成。教学中,笔者紧紧抓住“同一事件,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区别,围绕“读”,设计不同层次的朗读训练,尤其是在对比朗读中,学生发现鲁迅的描写比闰土的口述更加唯美,色彩更加明亮,人物形象更有特征,动作更加连贯,猹的表现更显狡猾。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中,笔者引导学生具体感知画面,感受少年闰土美好的人物形象,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理层次,“说”画面。引导学生明晰作者是按照“景—人—物”的顺序进行场景描写的,再通过抓关键词、写批注的学习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将画面写具体的。为了更好地品味人物、了解作者在画面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在这个板块的教学中,笔者主要是紧扣学生的“说”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画面内容;接着是将画面说具体,能够抓住关键词:如表示色彩、动作的词语等;最后是将画面说生动,主要是引导学生依据文章内容、文章插图等进行想象,从海边夜景、人物神态、猹的伶俐等方面想开去,通过叙述理解内化画面内容,感受环境的色彩美、静谧美,感受人物的动作美、形象美,感受作者的美好回忆、美好情感,实现从阅读到体悟的跃迁。
用方法,“写”画面。在“读画面”“说画面”的前提下,笔者按照“读—说—悟”的顺序渐进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归纳写法,发现表达的奥妙,实现由读到写的转化。为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支点,笔者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剖析,很快学生便发现,作者在写景时,抓住景物的色彩,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描写;在写人物活动时,抓住人物的标志性穿戴物以及人物动作来进行;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是通过环境的渲染、猹的侧面衬托来实现。总结出写法后,笔者提供了一组学生平时熟悉的活动照片,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印象较深的画面,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所学方法将画面写具体、将人物写形象。在完成后,通过自评、互评的形式,修改完善。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让“语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