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

■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 赵才广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关系到“双减”工作的最终效果。那应该如何做好“双减”政策之下学校各项工作呢?对此,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进行了积极探索。

提高思想认识,建立相关制度。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落实“双减”工作部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这是首当其冲需要做好的工作之一。开学前,学校建立了“双减”政策实施领导小组,坚持领导带头,校领导班子率先在各年级各学科上“减负增效”课;学校还组织全校教师多次进行“双减”政策学习,教学管理人员全部现身说法,在每周半日研修课上带头用具体课例、报告引领教师更新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块。此外,学校不断完善“双减”校本化制度,推动工作落实。学校结合实际,先后制订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制度》《“双减”工作考核督查方案》等制度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体教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应当承担的责任,真正把“双减”落实到每一个班级和具体教学过程之中。

注重课程管理,确保减负增效。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中多措并举,积极创新,把课程建设和课程管理作为推进“双减”工作的强力引擎。

坚决执行“四必”“五不”。“四必”是指:作业必须公示,布置必须批改,练习必须讲评,错误必须订正;“五不”是指: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时超量作业,不在手机上布置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强调推门进班听课。校领导带着问题任务随机推门走进教室听常态课。除了深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样态,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减负的策略和实践情况,还要感受学生书包的重量,查看学生课桌抽屉的容量,从具体细节中诊断教情学情,了解班级管理状况。

组织教师互学互鉴。学校积极引导各学科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学生辅导、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学情反馈等情况,积极开展讨论交流和微课题研究;组织教师撰写百余篇研究论文,以“双减”为主题,以问题为导向,在周会前进行专题交流研讨;设计展台,每周随机抽选一个年级一个学科,将该学科老师的备课、作业设计和批改、教学反思和听课评价等业务资料集中展示交流,教研组组织教师互学互鉴,并对照“双减”实施方案标准逐项用量表评价。

文化、艺体互补,丰富课后生活。借助国家体育、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学校全体体艺组老师和盐城师范学院的10名音、体、美专业实习生共同努力,充分用好“5+2”课后服务时间和空间,根据学校实际,精心设计活动项目,扎实抓好项目训练。学校还聘请众多乡贤名师指导学校体育、美育社团建设。篆刻、陶艺、书法、绘画、大鼓、腰鼓、魔方、篮球、舞蹈、器乐等社团活动让学生真正地亲近大师、走近艺术,学得轻松,玩得快乐,学有所获,玩有所成。

家校携手共育,助力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当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通过召开学生家长会、开展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有关政策,介绍学校实现“双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探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生活幸福感的方式和策略,家校携手引导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