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师生在阳光下幸福成长

——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办学纪实

■本报通讯员 沈荣

图为课间一景

图为学生阅读场景

图为该校举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活动

图为该校武术队参加央视少儿春晚

图为该校举行省级课题

开题论证活动

图为该校承办南通市小学生阅读

素养提升工程

在美丽富饶的江海大地上,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校——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学校创办于2002年,前身是海门市实验小学“阳光部”,2010年独立建制。

“阳光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追寻教育理想的校本主张。从“共度幸福完整的阳光生活·同创终身留恋的心灵故乡”的愿景描绘,到“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使命担当,再到“文武同化·内外兼修”的思路梳理,最后到“朝向阳光·放飞梦想”的校训确立,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海门实验附小形成了系统的阳光教育文化理念与建设路径,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1 培塑仁爱专业的阳光教师

在党建品牌“党旗铸师魂”的引领下,海门实验附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教师团队人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形成了温暖从容、无私奉献的良好氛围。

“党建+N”机制是该校创新开展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校将党建与教学融合,结合教学研究月,展示“党员品牌课”;将党建与德育融合,结合完美教室及阳光班级的评选,推出“党员品牌班”;将党建与教科研融合,结合教学成果展示,亮出“党员品牌业绩表”;将党建与后勤融合,用“红色引擎”点亮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绿灯”。

海门实验附小构建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的阶梯式成长路径。该校实施青年教师班主任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三年双达标”工程,通过一年练兵入门、两年比武提升、三年拉网过堂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严格实行骨干教师“网格化”管理,“量身定制”发展规划,完善“入格”“升格”管理机制,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此外,该校还实施名优教师领航工程,通过诊断规划、专家引领、主张提炼等方式,助推名优教师迈向卓越。

同时,该校坚持“课题、课堂、课程”三课融合的教师成长范式。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牢固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写作即成果”等思想观念,在建设课堂的过程中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推进课程研发。

“让学生喜欢—让自己幸福—让学校铭记”是海门实验附小阳光教师成长的三重境界。建校至今,该校已培养了特级教师4名、正高级教师1名,约50%的教师获评海门区级以上荣誉。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道德与法治等6个教研团队获区级“卓越教师团队”或“‘四有’好教师团队”称号。2017年,该校被评为南通市教师发展示范校。

2 研发唤醒潜能的阳光课程

海门实验附小的阳光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以生命为基点,以成长为目标,努力让儿童成为课程的主角。

阳光课程的顶层设计,指向形成阳光儿童必备的核心素养和十大关键能力,分为“立德修身课程、文化阅读课程、思维发展课程、科学技术课程、艺术审美课程、生命健康课程、综合实践课程”7大领域,包含“成长礼仪”“读书郎”“数学好玩”“时令节气”“书画泥塑”“中华武术”“小鬼当家”等40余个主课程。该校通过“整合、拓展、分层”等方式持续优化课程,通过“开发、借鉴、融合”等方式持续建设课程,打破传统班级、教室的局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同时,该校通过构建个性化的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学生个性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主管理,激发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其中“文化阅读”课程和“中华武术”课程是集中体现该校“文武同化·内外兼修”理念的精品课程。2004年,海门实验附小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校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创办了校报《读书郎》,该报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校报。该校依托“构建以阅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生态研究”“童化作文的实践与研究”“小学图画书课程开发与研究”等省级重点课题持续推进文化阅读课程的建设,编著多套学科文化阅读丛书,让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从书本知识走向综合实践,从心灵阅读走向亲身体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群。包括蒙学经典、文化识字、歇后语、古今贤文、唐诗宋词、走近孔子、最美诗经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濡染中打下精神底色。此外,该校搭建了立体化多维度展示平台。每个学生都有阅读记录手册,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班级读书会时间,每个学期,该校都会举行“阅读文化节”,全面展示阅读成果。

海门实验附小的“中华武术课程”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通过全员学习武术操、打造精英武术队、开辟网络研学平台等途径,全面深化武术特色建设。该校武术队在香港国际武术大赛、青岛国际武术大赛等众多比赛中揽得金、银、铜牌逾百枚,多个武术节目登上中央电视台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2018年,该校被教育部确立为“中华武术操实践校”。

“文武同化”中的武,不仅仅是指武术,而是指向所有的“运动类”项目。该校大力建设包括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在内的“五大球类俱乐部”,推进跳绳、踢毽子、花样皮筋等“冬季三项”运动,带动全体学生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其中,该校女足队员顾嘉琦、陈怡婷于2017年入选中德校园足球夏令营;女足队员戴佳妮于2019年赴法国参加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并担任护旗手。

除此以外,海门实验附小的艺术类课程也是亮点纷呈。阳光合唱团曾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展演。舞蹈、版画、国画、器乐等课程成果累累。学校还研发了分属各领域的居家课程,包括“居家阅读、居家运动、居家劳动、居家音乐、居家美术、居家科学、居家品格”等7个方面。2022年3月,海门实验附小的课程建设实践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报道。

3 建设生长智慧的阳光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共同发展。为此,海门实验附小倡导建设生长智慧的阳光课堂。

阳光课堂里应该充满温暖的感觉,流淌教学的智慧,焕发生命的活力。学校确立好课标准:从结果上看,每个头脑都能诞生精彩观念,人人都拥有带得走的经验;从过程上看,每个儿童要经历丰富的体验,“小脑思考、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教学前后比较,学生学习素养有实质性的提高。

教学因预设而有序。为真正落实“学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海门实验附小坚持“为学而教”,形成了“四点”备课的“思维范式”,即从“起点”出发,穿越“重点”“难点”,最后到达“终点”。每个环节都要搭起2至3个适宜的台阶,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成为可能。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学程单的设计”,其中“学程要素”包括清晰恰当的学习目标、适度适量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明确具体的学习方法、充分充足的学习时空。

在课堂教学管理上,该校重视构建优质的课堂教学生态。阳光课堂,从学的角度来思考,必定是学生“想学”的课堂,“会学”的课堂,“同学”的课堂,能“持续学”的课堂,能“反思学”的课堂。让学生“想学”,教师必须打造充满情趣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会学”,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经历学习的过程,甚至是“挣扎”的过程;让学生“持续”学,与同伴“共同”学,教师必须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中心,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充分合作、深入交流、踊跃展示;让学生“反思学”,教师必须预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再探索、再提高。该校深度践行课堂变革的五学范式:自学、共学、展学、延学、思学,尤其在互动生成的环节,努力构建“看着听、合着想、对着说”的课堂生态模式,切实提升“共学、展学”的实效,实现学习智慧的生长。

在常规优化的基础上,海门实验附小固定首月聚焦(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着力打造“阳光课堂建设月”项目品牌。活动主要分为专家引领、校长示范、骨干展示、新秀磨课等部分。学校邀请专家、特级教师作专题讲座、咨询诊断,组织工作室互访交流,帮助教师得到理论上的支撑及经验上的自信;校长室成员带头示范教学,深入实践课堂改革;各学科骨干教师教学展示,焕发中青年教师活力,形成榜样助力;青年教师深度磨课,亮相展示,快速成长。全覆盖、多样态,建设月成为了推进阳光课堂不断升级的重要发力源。

4 打造朝向完美的阳光班队

班级建设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身处其中的学生的成长状态。因此,海门实验附小努力打造朝向完美的阳光班队,让学生们在和谐共进的班集体中茁壮成长。

全校各班都有完美教室的文化架构体系,包括班徽、班歌、班诗、班级图腾、班级公约等显性标识。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班队生活。在整个小学阶段,有一年级入学仪式、三年级成长仪式、六年级毕业仪式。每年各班级还会组织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更有劳动节、儿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活动。一次次班队活动,组成了一部独具特色的“班史”,每一个生命在独特的班史中得到了特别的滋养。

阳光生活习惯养成标准是海门实验附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这份准则以学生在学校的一日生活为内容,从“晨诵、午读、教室、包干区、集会、课间、用餐、午休、散学”9个方面拟定细则。细则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便于学生入心入脑。该校每月以此为重要依据评选“阳光班级”,利用阳光广播、“向日会”等平台表彰,颁发流动红旗,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

颁授红领巾奖章是该校聚焦少先队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不断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重要抓手。红领巾奖章评价是人人可行、天天可为、阶梯进步的成长激励体系。该校每学期都在少先队总部的统一部署下,分年段全面开展争获红星章、红旗章和火炬章的行动,在全校、全班形成浓郁的争章氛围,引领全体少先队员你追我赶、天天向上。

该校创新实施班队建设的“榜样榜”工程。每双周发布一个“榜样主题”,利用晨会和每周五的班会课进行反馈。学生可以为同学的良好行为点赞,写在专门设计的小纸条上,放进“榜样榜”专栏中个人专属的小口袋里。被点赞的同学会在同伴的激励下更加优秀,为别人点赞的同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向榜样靠拢。

在阳光班队建设中,“人”是关键因素,德育活动的组织、德育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海门实验附小定期举行“班队成长营”活动,班队成长营指向班主任队伍、中队辅导员队伍,以共读、团建、研究、实践的方式分享教育智慧,切实提升班队建设水平。

5 编织合作共育的阳光网络

海门实验附小以“家校合作共育章程”为引领,加强家庭、社区和学校的沟通协作,鼓励学生父母和社区群众充分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教育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构建了学校、家庭与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

父母也是成长中的“学生”。“父母学校”是该校发挥专业优势、引领父母成长的主阵地。“父母学校”的讲师由骨干教师、心理专家、关工委成员及榜样父母组成,讲师们以生动的案例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父母学校”定期组织“共育论坛”,教师、父母及学生在此平台进行“三方会谈”;定期组织“读书会”,线上+线下引领家长阅读教育书籍;定期发布“共育课程”主题,号召家长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和学校一起研发课程内容。此外,该校还成立了年级家校共育委员会,建设志愿家长资源档案库。经过多年探索,该校已形成一支有思想、有热情、有意愿、有能力的家长志愿者队伍,他们的身影活跃在校园内外,为学校各项活动贡献智慧、奉献力量。每到期末,各年级都会举行优秀家长颁奖典礼。

海门实验附小特别注重家校共育活动的顶层设计。“父母老师周”把有特长的父母请进课堂,当一回老师;“教师家访月”中,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家庭情况和父母的教育方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工作;“家校点赞月”中,老师和父母之间,父母和父母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点赞、相互评议,使思想更统一,步调更一致;“社区活动节”采用学校出师资,社区出场地的合作模式,把教育资源送到学生的家门口。

6 践行多元领导的阳光治理

阳光治理,首先在于内心的认同。这种认同凝练在海门实验附小的《教师誓言》中。每一个重要时刻,全校教师都会进行宣誓,牢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使命;牢记学生成长是教师的最高荣誉。

唤醒生命的自觉、激发生命的潜能,是学校进行有效治理的关键。该校以“为你点赞”“一缕阳光”“榜样风采”“生命叙事”“生命表彰”等方式,多层面、多途径地激发教师潜能。此外,该校以《阳光教育文化制度手册》作为覆盖全校治理的基础性文本,该手册包括教育纲领、岗位职责、规章制度、评估细则四个方面,并每年进行修订,与时俱进,引领学校发展。

该校注重对日常行政治理的优化和对多元化共治模式的建设。通过党政联席例会、行政组例会、年级组长例会、学生成长月会、全体教师教育工作会议,该校将治理的网络覆盖到全校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该校让教师、学生、家长、学者、志愿者、其他社会人士、第三方机构共同协助学校进行治理,通过校务委员会、工会、少先队、家校共育委员会、教代会等组织机构,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建、共治、共享。近年来,该校还大力推进“阳光云治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AI等先进技术,有效破解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

20年来,该校先后获得“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等20余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称号。在新时代,海门实验附小的阳光教育人将继续朝向阳光,同心绘就现代化教育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