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落实”亦做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字字落实”亦做人

■濮端华

“字字落实”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王培如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意思是学习古文必须把每个字的意思搞确凿,不能有丝毫马虎。“字字落实”体现了王老师认真严谨的学风,也是他做事、做人的准则。

30多年前,我在老家南通海安读初中,王老师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当时我们学的第一篇古文叫《智子疑邻》,其中讲到“天雨墙坏”一句,同学们感到不解:“雨”是一个名词,怎么当成动词用了?王老师首先肯定大家的质疑精神,然后讲到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特别要求我们学习古文必须字字落实。王老师考古文,总是把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直译就是逐字逐句翻译字面意思,意译就是在直译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出完整的意思。有些同学不怕意译,却为直译伤透脑筋,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到“字字落实”。由学习古文开始,我们班又叫响了学数学要“题题落实”,学英语要“课课落实”,练体育要“项项落实”……如今很多同学回忆起过去,都很感激王老师,他用“字字落实”为我们确立了严谨的学习标准,也涵养了端正的学习风气,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王老师在教学上极其认真,有时甚至严格得让我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有一次课间做眼保健操,班上几位同学偷偷做起了作业,不巧被讲台上的王老师发现了,他立即给予严厉批评,结果惹得其中一位女同学掉了眼泪。王老师说,一个人要干大事,必须有一个好身体。如果把财富、事业、地位比作“0”,那么身体就是“0”前面的那个“1”,一旦“1”没了,再多的“0”也白搭。这样一番解释,让那几个偷懒的同学心服口服,也让全班同学深受教益。大家对王老师的敬意油然而生,因为他虽然严格,但严在“理”上,严在“格”内。

难能可贵的是,王老师对学生严格,自己也能以身作则。记得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让我们改写课文《美猴王》。那时我们都是一帮农村孩子,不少人连《西游记》都没看过,对美猴王这样一个神话人物又能有怎样的想象!看到大家有畏难情绪,王老师当场表态:“我和大家一起改写,等会儿再做交流。”于是,我们在下面绞尽脑汁、抓耳挠腮,王老师在讲台上全神贯注、凝神静思。等到第二节课,他给大家读了自己改写的作品,不仅情节跌宕,而且描写细腻,让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王老师说,改写训练不是目的,目的是培养大家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想象就没有未来。王老师这么说,大家很信服。但大家更信服的,是王老师对自己有要求、有标准、有行动。从此,我们的心田间种下了“师生平等”的种子,种下了“打铁先需自身硬”的种子。

虽然王老师在教学上是一个十足的“严父”,但他在生活中又是一个暖人的“慈父”。有一天下午,学校组织大扫除,我们班有8个同学表现突出,受到王老师表扬。放学后,王老师听说其中的刘兵同学被杂草刺破了手。他二话不说,立即骑车把刘兵追了回来,用酒精给他的伤口消毒,帮刘兵包扎好后又反复叮咛他不能碰水。后来的几天,王老师每天给刘兵的伤口换纱布,直到伤口痊愈。当事者无意,旁观者有心。对于这件事,王老师也许忘了,但我一直铭记在心。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分才。”这是王老师为我们班墙报书写的对联。一次班会上,王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这两句话的出处。他是想用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激励大家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班上有位同学数学考试不理想,怕回家挨父母责怪,就偷偷把成绩单上的68分改成了88分。等到开学交成绩单时,被王老师发现了,他悄悄找到这位同学,一方面肯定了他的上进心,另一方面也点破了他的虚荣心。全班试卷讲评时,王老师又不点名地批评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若干年后,这位同学考上了大学,事业有成。他多次在同学聚会时自我“揭丑”,说王老师当年的批评犹如一剂猛药让他警醒,他后来做什么事都不敢偷懒、不敢懈怠,这才有了今天。

退休后的王老师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他的子女都很争气,也很孝顺。王老师思想开明、性格开朗,刚退休那几年还经常下地干点农活消遣时间,茶余饭后自得其乐拉上几曲二胡。我回老家探亲时经常去看望他,王老师拉着我的手聊起当年的初中生活,真是如数家珍、神采飞扬。

(作者系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