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创建“‘碳’究世界”打造“不一样的教室”
■胡红
“双碳科普营”是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课后服务的主题之一。我们践行“绿色校园”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双碳”教育活动,并利用这一主题式课后服务的成果创建“‘碳’究世界”,打造了一间“不一样的教室”。
制作绿色“美食”,让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彩。2021年冬至那天,学校组织了一年级学生包饺子、搓汤圆亲子活动。学生人手一碗,吃得不亦乐乎。享用过后,教室留下了成堆的一次性纸碗。显然,这与我们倡导的“双碳”理念不相吻合。于是,教师组织学生针对这种现象展开了讨论。很快,学生达成共识:绿色餐饮,我们应该减少一次性碗筷的使用。可是,这次已经产生的废弃纸碗怎么办?在教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找到了答案:把纸碗做成手工作品在学校里陈列,并提醒同学们以后此类活动可以自己带碗。于是,当天的课后服务时间成了“洗碗时间”。学生们把用过的纸碗一一清洗干净,放在阳台上晾干。第二天,孩子们又带来油泥和其他材料,在课后服务时间捏出了汤圆、水饺、面条、汤包、虾蟹等各色“美食”,再用不同的材料装饰,制作了一桌特别的“美食”盛宴。
我们把这一桌“美食”摆放在“‘碳’究世界”里,展现孩子们“绿色餐饮,洁净家园”的决心,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少用一次性餐具,为洁净家园作贡献。
变废为宝,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自然。衣食住行都是“双碳”主题关注的内容。为倡导低碳环保理念,我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服的设计与制作。废旧报纸、废旧衣物、废旧桌布成了主材料;麦穗、落叶、花生果成了独特的装饰;风衣、短裙、长尾服,风格迥异,件件精彩。借助一双双巧手,废旧物品摇身变为靓丽的服饰。在学校“春种夏长秋收啦”主题活动中,老师们身穿学生亲手制作的环保服走上T台,引发一片惊呼赞叹。
我们找来模特支架在“‘碳’究世界”里陈列展览这些“华服”,吸引了众多学生前来参观。有学生说:“看到模特身上有自己参与设计的服饰,感到非常自豪。”
巧用报纸,让校园生活像童话般浪漫。学校订阅的报纸,每年看完都留下厚厚的几摞。这些堆积成山的旧报纸该如何处理?是继续堆积,任其落灰,还是随手扔进垃圾桶,送到废品回收站?经过讨论,大家决定让旧报纸“重见天日”。
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们利用旧报纸做出了各种造型的物品,有实用的笔筒、拎包,也有小船、火箭等造型独特的装饰。孩子们大胆的创意,让我们惊叹不已。
我们把这些报纸作品放进“‘碳’究世界”,并在展架上配了一些环保主题的书籍。孩子们还借助这些废旧报纸制成的作品,“编织”了一些美丽的故事,让校园生活充满了浪漫色彩。
珍惜童心,让校园充满诗情“画”意。以往,学生的美术作业本到学期末常常被冷落,或被扔进垃圾桶,或被当成废纸卖掉。童心童画就这样被抛弃,多可惜啊!我们决定让童心洋溢的美术作业本变成“宝贝”,不浪费一页纸。
学期末的最后一周课后服务时间,我们让学生带来废旧鞋盒、服装盒、快递盒、水果盒等家中各式多余的盒子,把一学期的美术作业分门别类,按照各自的心意,对废旧纸盒进行巧妙设计和包装。面对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作品,学生们戏称“正‘盒’我意”。
我们让学生把各自包装后的盒子搬进“‘碳’究世界”,经过不同的叠加或悬挂,成了风格独特的校园装饰。
打造“阳台农场”,与家人分享劳动的甜蜜。学校的教室宽敞明亮,室外有造型别致的阳台。在教师带领下,阳台成了学生亲手种植农作物的劳动实践基地,处处可见绿,时时花草香。
课后服务时间,学生在“阳台农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从容器、土壤的准备到种子的选择,从播种后的浇水、施肥,到发芽后的松土、间苗,学生们亲力亲为。经过时长不一的等待,孩子们得到了大小不同的收获,既有土培的蔬菜瓜果,也有水培的各色芽苗。参差生长的众多植物,不时给孩子们带来小小的惊喜。
这是跨越整个学期的长时性课后服务活动,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在校做好劳作体验、观察记录,还让学生将收获的蔬菜带回家,学着择菜、清洗、下厨,制作成美味佳肴,与家人分享劳动的甜蜜。
我们不定期把学生种植的蔬菜瓜果搬进“‘碳’究世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成为绿色种植的行家里手。
把“根”留住,让环保理念在学生心里扎根。我们的“‘碳’究世界”里有5个大小不同的枯树根,背后的故事令人警醒。
建校之初,校园墙角处5棵树木先后枯死。工人们更换苗木时发现,土壤里混有建筑垃圾,这应该是树木难以存活的原因。我们把枯死的树根留下,警醒大家保护土壤,因为有些垃圾多年都难以降解,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纪念曾经的大树,学生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发挥创意,用黏土捏制多种多样的动物或植物造型美化这些树根。经过学生装饰后的树根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深受孩子们喜爱。
我们把孩子们创造的树根作品搬进“‘碳’究世界”,让环保理念在大家心里扎根。
“绘”解“双碳”,期待未来更美好。什么是“双碳”?怎样让儿童理解这一全新的概念?我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双碳”主题童心绘画。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理解的“双碳”内涵——多坐公交多走路,少开汽车多植树,垃圾分类带头做,废弃杂物不乱丢……孩子们充满童趣的多元表达,妙趣横生。
一幅幅精美的绘画作品,记录着一个个未来世界的主人的心情。一排长长的作品,展出的是孩子们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期望。
我们的“碳”究世界由若干体现“双碳”主题的区域形成一体,每一个区域又都是这一类课后服务的产物。除了以上的静态呈现,我们还加入了电子视频区,动态呈现学生参与“双碳科普营”活动的真实过程,通过还原情境,让更多学生对“双碳”主题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碳’究世界”已经成为我们针对“双碳”主题开展课后服务的“不一样的教室”。我们在这个“不一样的教室”里开展《小碳历险记》情景剧表演、低碳生活“易趣场”等课后服务,深受学生欢迎。这“不一样的教室”还将随着学校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不断变化,发挥越来越灵活的作用。
(作者系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南京市基础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南京市教育家型校长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