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幸福的乡村教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做一名幸福的乡村教师

■张宏军

自从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后,熟悉我的人就经常问我,什么时候离开宝应县氾水镇这个小地方,到扬州市区或苏南发展。当听我说打算永远扎根乡村,为农村的孩子服务时,他们都是满脸怀疑地问:“外面特级教师待遇要高不少,你就真的一点不动心?”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的乡村教育情结。风风雨雨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对农村孩子、农村教育的依恋已经融进了我的血液和生命里。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打记事起就崇拜英雄,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可后来我却有了当教师的想法。这一重大改变缘于我遇到了宝应县小学语文名师——李明皋老师。

那是1978年9月,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原先的语文老师因工作调动离开,转而由李明皋老师教我们班语文。第一节课下来,我们全班同学就被他深深地迷住了。他哪里是在上课,分明是在“说书” 呀!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那眉飞色舞的表情,那丰富有趣的手势,那妙趣横生的解读,无不深深吸引着我们。从此,语文课就成了我们的期盼。他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鼓励让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像李老师那样的老师!

由于有了当老师的目标,所以三年的初中学习,我“不用扬鞭自奋蹄”,学习异常刻苦认真。1983年7月中考结束,尽管取得了可以直接上省扬州中学的优异成绩,但我还是没有听从父母等亲友苦口婆心的劝说,义无反顾地填报了高邮师范学校。1986年7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在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毅然选择了到远离家乡的一所偏僻的小学——韦镇中心小学工作。

韦镇离氾水镇有20多里,全是土路,交通闭塞。虽说是一个乡镇,但连一条像样的街道都没有。每到晚上,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中。小学地处穿乡而过的灌溉河南岸,我们最享受的娱乐活动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沿着灌溉河散步聊天,聆听蝉虫吟唱。生活条件的艰苦更不必说。当时,我被安排教“大五”班。那时小学六年制还没有普及,在“小升初”过程中,没有考取初中的孩子被集中到一块,编成的班就称作“大五”班。这样的班级里,头脑聪明但调皮捣蛋的学生很多,教起来很吃力。几个月下来,工作劳累加上营养不良,我整个人几乎瘦了一圈。爸妈心疼得直掉眼泪,但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在那里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每周六下午,我准备回家的时候,孩子们总会不约而同地簇拥在我的周围,眼睛里充满了留恋之情。他们把从田埂上采摘来的还散发着缕缕幽香的各种野花,插满我的自行车。当我骑上车离去时,总会有几个孩子追着我的车子跑,直到不见了人影。那依依不舍的场景,让我既感动又温暖。

1987年5月,我得了阑尾炎住进了医院,医生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当我需要住院做手术的消息传到学校时,很多孩子都担心得哭了起来。我人躺在病床上,但心还在班级里。想到再过一个月孩子们就要考初中了,我决定不做手术,反复恳求医生进行保守治疗。医生拗不过我,只好每天给我挂水消炎。为了稳定孩子们的情绪,我每天忍着病痛坚持给他们写一封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正在挂水,突然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童声,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是我们班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骑了20多里路赶来医院看我。一进病房,他们顾不上擦汗,就迫不及待地围着我关切地问这问那,同室的病友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个学生因没有车骑,竟然徒步跑了20多里路。看着孩子们用平时舍不得花的零花钱买来的水果罐头和亲手精心制作的卡片,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从他们身上,我真切体会到了农村孩子的淳朴善良,他们的心灵纯净得就像蔚蓝的天空。

第二年,我来到了条件更为艰苦的村小——韦镇韦北村小学教五年级语文。韦北村小学建在一片坟地上,只有两排简陋的教室、几间宿舍和一间厨房。学校北面是一大片胡桑田,南面、西面各有一条河,东面是一片荒地。生性胆小的我每到晚上就苦不堪言,因为同事们都回家了,整个学校就剩下我一人。遇到雨天就更为恐怖,我几乎整夜都把头蒙在宿舍的被子里,捂得满头大汗也不敢伸出来。有时实在忍受不了这份煎熬,我索性骑上20多里路回家,第二天再赶回来。伙食也很差,几乎每天都是咸菜汤下面条,一个冬天我竟吃掉了200多斤咸菜。

生活的苦和从孩子们那儿得到的乐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我教的这帮孩子尽管才上五年级,但非常懂事,善解人意。他们知道我胆小,每天放学都不立即回家,陪我到天快黑时才陆续回去,甚至有的孩子还提出要留下来陪我。看我吃得差,孩子们有的把心爱的小零食偷偷从窗户扔进我的宿舍里,有的把爸妈给他们煮的鸡蛋悄悄地塞给我,还有的干脆让父母做好吃的送到学校……多么可爱的孩子呀!面对他们,我唯一能够回报的就是像我的恩师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爱倾注在他们身上。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

1990年8月,父亲得了重病,为方便照顾他,我不得不从韦镇调到氾水镇的一所村小——海河村小学工作。同年9月,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万永富老师来氾水讲学,我亲耳聆听了他执教的《少年闰土》一课。万老师以其睿智的语言和深厚、独到的文本解读,巧妙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真切感受到字词的冷暖,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 这节课对我的触动和启发很大,我第一次感受到语文课原来可以上得如此精彩,如此打动人心,也第一次明白了要想成为优秀教师,要想更好地为乡村孩子服务,首先必须要把课上好。

后来,镇上成立了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有幸被选中。在近一年的培训时间里,我再次得到了恩师李明皋的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我明白了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知道怎样解读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法、组织对话、积极评价……还懂得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教育理论素养作支撑。我一头扎进书海,如饥似渴地吸收营养。后来我在教《草原》一课时,运用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竟然取得了让学生学完后能当堂背诵的效果。在同事们的鼓励下,我把这一课的教学方法写成了《巧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背诵效率》一文,并投给了《江苏教育》杂志。令我惊喜不已的是,3个月后竟然收到了编辑部寄给我的刊用通知。该杂志在1991年第6期上用了整整一个版面刊发我的文章。第一次投稿就被刊用,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前进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我又代表县市参加省说课大赛并获奖,论文也屡屡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

在师资建设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宝应县教育局高度重视,不惜重金从大学里聘请教授来专门指导。2007年是我非常难忘的一年,也是我专业成长进入快车道的一年。这一年,宝应县教育局挑选全县有潜力的教师组建了各年段、各学科的培训班,我有幸成为小学语文培训班的成员,我们的指导老师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有着深厚造诣的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吴永军教授。在指导我们的3年中,他首先指出,教育需要科研引领,要走科研兴教之路。他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领着我们做课题。在他的指导下,我们集思广益,确定了“基于文化层面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这个研究主题,并成功获批为江苏省教研室立项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研读教育专著,解读梳理教材,开展课堂实践,撰写研究论文。在吴永军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技艺等得到了快速提升。2008年10月,在省教育学会组织的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我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师生对话、浓郁的文化氛围、显著的教学效果,博得专家的好评,获得一等奖。同年11月,受南师大教科院和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邀请,我去无锡执教了《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并作了“点亮编辑的眼睛”论文写作讲座,受到与会者的好评。这一年,我还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10余篇论文。2010年,是我实现梦想的一年。在一直给我大力支持的氾水镇中心初中校长方长明的积极鼓励下,我鼓足勇气申报参加了江苏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评选,并一举通过。

如今,我虽已获得了诸多荣誉,铺在前方的道路似乎更加宽阔,但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深知农村家庭、农村孩子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我要永远扎根农村,实现我的美丽坚守,做一名幸福的乡村教师。

(作者系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