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朵花,酿生命的蜜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三朵花,酿生命的蜜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 宁超群

图为学生们在课堂上分组讨论

图为成长故事交流会现场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2021年,我在生命的长河边种下了几粒希望的种子,满怀期待地希望能收获些什么。然而,我收获的却只是几朵暗淡的小花。

理想课堂理想吗?

2021年春季,我阅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两本书,完成了语文研课的保底预习作业。由于缺乏基础知识,解读文本的能力不够,我听了8次课,却始终不敢在我的课堂上实践。

暑假里,我重读了《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尝试用理想课堂的框架进行课程设计。因为太过急切地追求理想课堂的模样,最终呈现的效果与理想课堂相差甚远。

此后,我又采用大单元设计+理想课堂框架的模式重新设计。导读课,利用过关清单夯实基础;推进课,围绕大问题分课推进,将独立品读与小组研读相结合,让学生自主讲解、回应、补充、归纳。第二次尝试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学习热情点燃了,生命处于一种勃发的状态。原来,只要敢放手,他们会变得如此爱学习,也如此会学习!

欣喜之余,我又疑惑了,除了点燃和激励之外,我能做的还有哪些?这就是真正的理想课堂吗?新教育提出,理想课堂要有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的“六纬度”,和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深刻共鸣的“三境界”,我所采用的理想课堂框架+大问题引领+分享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教育的理想状态吗?

理想课堂理想吗?我无法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

不完美的“完美教室”

从2021年9月开始,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新增四项完美教室行动:晨诵、午读、暮省和共读共写。清晨,伴着朝阳朗读;午间,沉浸海量阅读;放学,省思当日得失;每周,师生共读共写共分享。

这样的教室看上去多完美!然而我没想到,真实的情况却是时间被挤占,晨诵无深度,阅读质量低,暮省形式化,共写文章效果一般。

魏智渊老师曾多次提到:做事要有研究思维和闭环思维。针对完美教室执行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我对班级的孩子进行了连续一周的全程观察,记录现象,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这种研究方法使我掌握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可是孩子们是活泼泼的,问题也是活泼泼的,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不可能找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努力打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中,我常感心力交瘁。

所谓的完美教室,在2021年的秋季仍然没有实现。

没有答案的卓越课程

2020年9月,我校开始构建品质课程。作为一个“课程小白”,我和同事们一头扎进了课程研究中。顶层设计、全学科铺开、重点学科领头,每项内容都要从头学起。观摩课堂现场,分析学生发展,调查教师需求,反思实践步骤……2021年5月,我校在全区品质课程展示活动中获得了专家与同行的赞誉。

近一年的辛苦有了回报,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份疑惑:理想中的卓越课程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新网师秋季选课中选择了《研发卓越课程》。

研读是痛苦的,现象学、耗散论、混沌理论……陌生的词语应接不暇。查资料、找论文,一句一句地读,一小段一小段地梳理,我写下了55篇读书笔记,也只是勉强梳理出《后现代课程观》的大意。完成作业更痛苦,两周一次的作业不知该从何处下笔,在书桌前常常一坐就是半天。从60分写到75分、85分、90分……我用尽了“洪荒之力”。我还承担了《研发卓越课程》的志愿者工作,听直播、看回放、整理实录,反复订正内容的过程也加深了我的理解。想方设法吃透知识后再与班本课程对接,进行课程再设计。

研发出的课程算得上卓越吗?我不敢肯定回答。但是对比之前的课程设计,我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开始明白了魏智渊老师对课程的解读:“课程,就是我们穿越的这段旅程中的全部:意愿、计划、资源、行动、反思、建构下的经验。课程就是‘道’,就是被我们用脚走出来的道路。课程就是通过这条道路,走到道路终端的那个人,他就是我们思考的这个课程。”

缔造完美教室,构筑理想课堂,研发卓越课程,是我2021年教育生活的三朵小花。花儿的养分来自专业的学习。可是,我的读写真的专业吗?回答是否定的。年初踌躇满志,年末却望书兴叹。5月参与郑州共读时我深受震撼,却没有好好借鉴这种啃读方式,全年阅读仍然延续了以前随性读书的习惯。

翻看一年来的日更写作记录,无目的、无主题、无思想,只是文字的集合体。做过的8次专题分享也缺少梳理,没有专业表达的意识。

这一年里,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跟自己较劲,跟他人比较。回到自身,我扪心自问:我过上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吗?

“完整”首先应该是事情的完成。一一细数,这一年我完成了不少事情,也有很多事情尚未完成。我想,“完整”的含义里还应有对未完成的包容,譬如包容完美教室里的不完美、理想课堂里的不理想,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包容平凡……这样思考着,便生长出“自我悦纳”的意味。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2021年,我也在苦苦寻觅生命的意义,寻到的却是一个又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在种种不确定中我意识到,课程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课堂不是跑道,而是教与学的过程;生活不是跑道,而是生与活的过程。我愿意用热爱去擦亮生活,用行动来酿造生命的蜜。

回头再看那三朵小花,颜色竟一时明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