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班集体建设的“种子”文化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创建班集体建设的“种子”文化

■马丽琴

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老师都有不同的成长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建设尊重不同、遵循不同,每个师生都能获得生命真实成长的精神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自由成长的乐园,这就是盛泽实验小学所追寻的“童年精神”的意义所在。

每一个班集体都是这个乐园的缩影。良好的班集体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去创造,这就需要给予每个班级自由的空间,给予每个班主任创造的自由,给予每个孩子更多成长的可能。如何给予、怎样建设?我们想到了“种子”这个概念,乐观、诚挚、善思……所有积极、正向的精神的种子、品行的种子的播撒发芽,会给班集体带来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氛围。在盛泽实验小学,“种子”首先象征着基于“童年精神”的各类正向的习惯和品格。它们是每个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更多的“种子”就给予了孩子更多的可能。其次,象征着这些习惯和品格成长的方式。它们在班级中的自由扎根与茂盛生长,是形成良好班集体氛围的基本要素。第三,还象征着培育这些种子的人。班主任们是播“种”的人,同时他们也是一颗“种子”,一颗有着自己鲜明思想、独特专长的“育人的种子”。每一个孩子也是播种者,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影响,和老师一起创造乐园。

智慧化育“种”。高质量育“种”是形成“种子”文化的前提,是学校与教师对班集体建设达成的共同愿景。我们围绕“童年精神”,以与儿童交流分享、访谈对话等形式,让教师走近儿童;从课堂、校园、生活中的儿童等不同角度,让教师去发现儿童;倡导儿童心理学等专业化学习,引导教师研究儿童。在深度认识儿童、把握儿童成长规律、提炼儿童的优秀品格、分析儿童生活中的优秀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我们找到更多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成长的“种子”,形成盛泽实验小学“童年精神”的“种子”菜单。

菜单上的“种子”基于儿童成长的普遍性,蕴含着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的智慧,给了所有教师看得见的“儿童立场”。育“种”从源头上激发教师研究儿童、关注儿童,反思自己班集体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将儿童研究真正当成班集体建设的首要工作。

菜单化选“种”。在学校“种子”菜单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通过任课教师圆桌会议,基于班级学生实际,发现当下班级学生成长存在的普遍需求和突出问题,进行有目标地选“种”。学生不同,班级情况有差异,所选“种子”自然不同。

如二年级一位新班主任,接班第一周发现班级孩子们对身边的人、事缺乏兴趣,多以自我为中心,班集体处于松散状态。虽然同年级的老教师一再强调二年级要先关注习惯养成,但这位班主任仍坚持从学校的“种子”菜单中选择了“感恩”作为班集体建设的“主种子”,同时选取“赞美”“文明”“敬师”作为“辅种子”,组织和开展了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大半个学期后,她发现愿意为班级做事的学生多了,班级里的点赞声多了,她知道“感恩”的种子在悄然发芽了。接下来,她召开班干部会、家长会、任课教师会,继续为班级孩子量身“选种”。

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菜单式选“种”是班本化的育人选择,更能突显班集体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学生成长需求的选“种”,因为“选”,让学生、班集体有了自主生长、主动生长的空间,彰显了童年精神自由成长的特质。

个性化播“种”。“选种”是目标、是方向,“播种”是方法、是过程,是班主任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创造性地激活儿童的良好素养、美好情感的建构过程。个性化播“种”,顾名思义就是给予班主任最大的自主权,让班主任基于自己的专业背景、特长爱好等,创造性地开展班集体建设活动。

如学校2021届毕业班的班主任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感恩”这颗“种子”,本以为同样的主题下,活动自然是相似的,然而,最后的毕业季汇报表演,每个班级的活动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擅长手工的沈老师,带着孩子们来了一场毕业季手工义卖;琴艺精湛的高老师,和家长、孩子们一起唱响校园;浪漫文艺的钱老师,竖起表白墙,让孩子们循着6年的足迹,找到自己想要对话的那个人;教综合实践课的仲老师,则以“校园地图DIY”活动,用一张校园地图勾连起孩子们6年的校园生活……班主任的个性化播“种”,学生们的创造性表达,让大家看到“感恩”在校园中不同的样子。

个性化播“种”,激活的是班主任和孩子们的创造性,带来的是更生动、更丰富的校园生活样态,而这种创造性、生动性、丰富性,是童年精神最好的写照。

伙伴化联“种”。一位班主任利用好的“种”孕育出了优质的“果”,馋的是隔壁班的学生与老师。好的方法自然可以借鉴、拓展,也必定会被模仿和创新。于是那些看得见的“种子”和看得见的“果子”就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学校班集体建设在走向创造性、个性化的同时,同样走向了开放与融合。

四年级的班主任陈老师发现班上孩子喜欢辩论,就别出心裁地向德育处申请了“我要上晨会”晨间广播,以文明就餐、安全游戏、友好相处等为主题,让班级孩子通过广播分享自己的见闻、想法。其他班的孩子听了,也有了“我要说”的冲动,于是有了“我爱上早读”“暮醒之要”“如何进行教室保洁”等一系列由孩子自发设计开展的小而实的主题活动。“我要上晨会”成了校园晨间广播的固定栏目,同时还延伸出了“陪你一起读”“午间讲坛”等创意活动。

伙伴化联“种”,联的是班主任对儿童的认识、对教育的理解,联的是班主任的教育情怀、教育智慧。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种子”效应,使童年精神在校园这片沃土中萌发。

创建班集体建设的“种子”文化,使那些习惯与品格的“种子”成为班集体建设的抓手,在每一位学生心中成长发芽,改变师生的生活状态,改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这是基于教师个性与孩子特点的一种自由、开放的班集体建设样态,也为学校其他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作者系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优秀班主任,苏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个人,苏州市吴江区名教师,吴江区模范教师,吴江区语文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