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为孩子成长赋能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父母如何为孩子成长赋能

■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 时金林

“双减”政策落地后,家长更需要革新理念,靠“管卡压”过度控制孩子,以牺牲孩子身心发展来片面追求分数的行为,最终也走不长、走不远。

管教孩子是一门学问,需要家长们在目标上,坚持以孩子为中心,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生命力;在行为方式上,减少焦虑,因材施教,合理预期,理性思维,不盲从跟风,避免陷入“羊群效应”漩涡,让孩子走大人认为“正确”的道路。

“双减”背景下,父母如何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小建议:

善于激发孩子的“内在引擎”。阿德勒指出,“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简单地说,价值感,就是要让孩子感觉到“我很重要”“我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归属感,就是要让孩子感觉到“我有强大的支撑力”“我拥有温暖的家庭力量的支持”“我拥有父母关注、欣赏与信任的眼光”。一个拥有高度价值感和归属感的孩子,会阳光自信,有力量、有方向动力,敢于挑战和面对困难。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潜在的资源,都具备天然的向上向善的力量。每个孩子行为的背后,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如受关注、获得爱、被接纳、被认可、受尊重、实现自我等。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思考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需求,并对行为进行复盘和反思,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包括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等。

更多地给予孩子“同情共感”。家长和孩子要在同一个“频道”上,要设身处地想孩子所想,关注孩子的成长处境。作为家长不应打着“爱”的名义,控制孩子的想法和成长,往往适当“放手”才是最好的方式。天下没有哪个家长不爱孩子,但是往往孩子却不理解,其主要症结就在于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孩子没有切身体会和感受。因此,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家长要重视换位思考,可以通过谈心、聊天的形式,启发和引导孩子理解家长表达“爱”的方式,感受家长对他的“爱”,让“爱”真正得到孩子的接纳与认同。

允许孩子在成长中“有效犯错”。孩子的成长过程总是伴随着各种问题,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成长,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又遇到新的问题,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最美“风景”。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充许他们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会利用这些机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只知道责骂、惩罚孩子。 在亲子冲突中,父母看似理性思考与行事,其实受到情绪的严重制约。好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表现不好,就发火,一发火就收不住,发了火后,往往又深深地内疚。因此,在亲子关系冲突中,家长首先要控制好情绪,再解决问题。要承认孩子是成长中的孩子,包容他们身上的不完美,只有让他们在“有效的错误”中成长,才能收获“有效的成功”。

重视家庭生活中的“参与体验”。要围绕“亲子共读”“体育运动”“家庭旅行”“劳动家务”“公益活动”等高质量亲子陪伴项目,结合家庭具体实际,开展好“幸福家庭日”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日常家庭活动中,发现和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优点,积极探索生命成长资源,培育参与、表达和动手实践能力。要善于将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才华、优势放大并实现转化形成自我激励。比如孩子画画好数学不好,可以引导孩子将画画时所展现出的品质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来。通过家庭赋能,提升价值感、自信心和力量感,从而激发孩子获得精神自由和自主满足,获得蓬勃的生命能量。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庭是爱的港湾,更是给予孩子强大精神支撑,为其注入成长动力的重要能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