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养于心,校本研修修于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核心素养养于心,校本研修修于行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刘红

初中英语学科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呼唤教师课程素养的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探索校本研修新模式,将理论型研修、实践型研修和提升型研修有机结合,较为完整地体现了校本研修“为素养而学,为素养而教,为素养而研”的内涵与延伸。

教师通过读教材、读课标和跨学科阅读,开展自主学习,利用“读书报告会”开展同伴学习。为做好文化传播,学校还开设了课程体系——“河西讲坛”“名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计划”。教师从教学走向学习,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践、反思、合作,通过生成、积累与课程转化,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落地需要校本化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教育内容结构化、内容学习情境化、学习评价过程化,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为此,学校开展了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目标研讨,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教学,尝试“确定预期结果→设计评估标准→设计教学活动”的逆向教学;探索主题意义引领的大单元教学,精选素材创新单元组织形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强化综合运用;加强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推进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方式转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长期发展,收获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多维度成长。此外,为了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教师还基于持续课堂观察给予即时评价和反馈,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

通过“问题驱动,以教促学”,促进教师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打造学术化集体备课氛围,开展多元化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优化课堂研究,既包括指向课型、课堂管理、教学主题、学习策略与学习工具等研修,也包括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各种版本教材、教学实施过程、质量评估过程等研究。多元的主题活动由广度到深度,都为校本研修活动赋能。教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学角色的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创造力和课程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养于心,校本研修修于行。素养教育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文化中。教师应时刻将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相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