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弹性·情境·融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整体·弹性·情境·融合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韦亚芹

“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负担、家长的负担。“减”的目的是“提”,提高育人的质量,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作业设计要回到学生成长的本源上。作为备课环节的重点,作业设计要使学生作业与课堂教学关注点保持一致,与学生课堂学习的缺失点保持一致,与课堂所学知识的生长点保持一致。基于课标、课改的要求和具体学情,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重视四个关键词,即“整体”“弹性”“情境”“融合”。

站位单元,整体设计。教师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便于带领学生把握知识结构,系统地思考单元培养的知识、能力、素养等目标。教师应“站位单元”,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让学生学一篇文,懂一类文。如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根据单元目标,整体设计两个作业:选择喜欢的课文,拟写朗读脚本并录音上传;从修辞、感官角度赏析写景段落,借鉴课文的写法写校园一景。

因材施教,弹性分层。“弹性”是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根据具体学情,作业的设置在难易程度、内容范围、完成时间、评价标准等方面有所区别、灵活处理。教师尊重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第一层次是基础性的,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的巩固性作业;第二层次是迁移运用性的,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设计在理解基础上能简单运用的作业;第三层次是综合拓展性的,针对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设计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激发创造力的作业。

注重实践,带入情境。知识只有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才能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要打破单一模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在真实而丰富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相对复杂的问题。数学学科可以设计实际操作类作业,如用统计知识去收集、整理家庭每月使用水电、煤气情况。语文作业更应丰富多彩,如利用相关APP朗读录音、进行新闻采访和组稿、组织剧本编写和舞台表演等。

学科融合,体现创新。如果作业设计中能有“学不分科”的思想,做一些学科间的融合,自然会让学生在更广的视域下,温故而知新,进而试着创新。例如,语文学科和英语学科融合,让学生用英文翻译古诗中的经典,体味中西文化、语言的差异;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融合,让学生用话剧的形式演绎重要的历史大事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