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回应时代所需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稳中求进,回应时代所需

——访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

■本报特派记者 缪志聪 见习记者 阿妮尔

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 吴胜 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深入了解他今年重点关注的教育话题和提交的议案、建议。

严守底线:

以法之名守护校园安全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学校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当前,学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多发,给学生和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暴露了学校安全工作短板。

“推进学校安全立法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中央关于平安中国建设总体部署的应有之义。”葛道凯表示,校园安全事关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针对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迫切需要出台《学校安全法》,依法推动学校落实安全职责、完善安全制度、加强安全举措、处置安全事故、规范安全管理,积极回应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安全的关切,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反复呼吁加快学校安全立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并要求完善有关法律保障体系。近年来,全国多地出台的相关法规、规章和制度规定对健全学校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工作体制机制等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家层面推进学校安全立法有了经验基础。

据此,葛道凯建议,将《学校安全法》纳入立法计划并推动尽快出台,明确学校安全工作原则、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职责,明确学校落实安全职责措施要求。同时,明确政府及政法机关、教育、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和学生监护人安全职责,明确学校安全相关法律责任。

顶层发力: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支持力度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教育对外开放内外形势复杂严峻。

“当前,教育对外开放挑战机遇并存。”葛道凯分析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对外开放,疫情发生以来,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积极有效化解教育外事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但部分地区和学校仍有信心、动力、活力不足等问题。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重点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提供重要指导。

为推动《意见》落地落细落实,葛道凯建议,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从国家层面加大教育对外开放支持力度。各相关部门共同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机制,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对涉及学校的各类综合和专项考核评价中教育对外开放相关指标进行调整完善,加强对外援建与境外办学的统筹协调,加强引进境外教材的统筹协调,在进一步压实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相关主体责任的同时强化源头管理。

此外,葛道凯还建议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针对当前教育对外开放形势,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在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的潜力和优势,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有丰富实践等优势,适当放宽政策限制,激发地方及高校对外开放活力。

统筹施策:

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入普及化的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针对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葛道凯准备了一份《统筹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一流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的总体方案(建议稿)》。

当前,在我国1270所本科高校中,有700余所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占比超过55%。葛道凯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目前高等教育体系制度设计和财政支持体系中处于薄弱的中间地带,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亟待针对性强的政策引导和专项计划支持。

“为构建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应拿出与打造‘双一流’计划、‘双高’计划同样的决心和手笔,打造一批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葛道凯说。对此,他建议实施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计划,设计出台一揽子专项计划,配套国家财政专项引导资金,统筹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一流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此外,要以立德树人为评价基准,以培养应用能力为评价导向,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分类评价制度体系。从国家层面加大对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如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聘用及交流发展机制,推动校企联合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

紧扣需求:

创新工程研究生培养方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的时代背景下,加快高素质工程人才特别是工程硕博士创新培养,解决高素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十分紧迫。“我国应紧紧围绕制造强国战略部署,直面问题,抢抓机遇,加大工程硕博士培养力度,为制造强国提供坚实的工程人才支撑。”葛道凯表示。

葛道凯分析说,加强我国工程人才创新培养有挑战,也有机遇。全国已有90所左右高校约230个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450所左右高校近2000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分类和布局结构相对比较完善。以江苏为例,全省共有35所学位授予单位具有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工程专业学位类别。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工程硕博士人才创新培养具备良好基础。

葛道凯建议,应针对未来国家对工程人才需求,引导高校进一步扩大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选择部分工业较发达省份单列增加专项招生指标作为改革试点。此外,进一步突出一线实践,在研究生教育水平较高且工业较发达省份的工业、产业园区遴选部分高校和企业作为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试点。

“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改革评价,改变工程硕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唯论文’倾向。”葛道凯说,结合产教融合培养试点工作,要推动将工程技术研究、重大工程设计、新产品或新装置研制等作为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为多元化评价机制改革试行探路。

优化机制:

停止循环使用音乐美术等学科教材

2008年起,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全国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教材循环使用。葛道凯指出,在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美育越来越受重视的背景下,当前的教材循环使用政策亟待进一步优化。

“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保证,现行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育教学质量提升。”葛道凯说,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音乐》《美术》等科目时不能人手一册教材,教材由学校保管,学生只能在上课时阅读,不能带走或做标记,“这不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此外,很多家长自行购买教材教辅供孩子温习,客观上加重了负担。”

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春季学期起,本属循环教材的小学《科学》、初中《信息技术》调整为非循环教材。“美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联系紧密的音乐、美术等学科教材有必要停止循环使用。”葛道凯说。

葛道凯建议优化现行政策,由省级财政统一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购买音乐、美术等教材,保证学生人手一本。对省级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的省份,建议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同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全册数字教材也应加快研制。“数字教材配套多媒体视听资源,更好满足课堂教学和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需要。”葛道凯说,它既可凸显艺术学科特征,还能够弥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现行纸质教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