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的“冷”与“热”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现代学徒制的“冷”与“热”

——读《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因与机制研究》有感

■石伟平

《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

动因与机制研究》

陆玉梅 高鹏 陶宇红 著

九州出版社

身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研究者,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现代学徒制下的职业教育事业,读完《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因与机制研究》一书,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思路。本书从国内外学徒制历史沿革、参与主体意愿与行为、参与机制模型以及实际案例研究出发,对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规则和方法进行本质探索,这些探索不是空洞无力的,而是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后得到的结果。

书中序言说,经过10年的试点实践,“现代学徒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企业参与动力明显不足,校热企冷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对此我深以为然,这正是目前职业教育的困境所在,也是很多职业教育同行希望努力解决的问题。

书中对国内外学徒制的变迁进行了梳理,从“世袭制和艺徒制”到“练习生制”,然后到“半工半读制实验教育”,再到“边缘化学徒制”,最后演变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同时对比了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状况和特点,启发我们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现代学徒制”产生的意义和背负的使命,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思考“现代学徒制”的社会目标和愿景。

更令我惊喜的是,本书摆脱了最为常见的理论堆砌和资料罗列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方法,在书中第二部分利用数学模型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化的论证。书中从“利益感知、成本感知、内外部环境”三个维度归纳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意愿及持续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认为“经济利益因素在利益感知中的重要性高于人力资源优势及社会形象”“成本感知则主要来自实习成本费用及效益损失”“外部政策法律环境的保障作用比内部资源充足更加明显”。书中还采取“利益博弈”的方法,探讨了在“监管力度、学生价值创造、社会外部性以及政府支持的影响”等各种因素的复杂作用下,企业如何制定参与行为的决策过程及决策结果。定量化研究为我们更好地进行现代学徒制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我想,也许是因为职业教育研究者总是更多地站在职业院校的角度对现代学徒制进行改革创新,对企业困境的理解大多是隔靴搔痒,而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成果”需要受到企业的认可。正因如此,《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动因与机制研究》这本书,提出了主体大联合式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了“六大子模块”的运行机制,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学徒等主体纳入其中,明确各主体的任务、责任、权力、利益需求,充分考虑不同主体诉求的满足和困境的解决,力图把企业无缝导入现代学徒制。书中基于“柔性”模块组合思路得出的很多观点和建议常让我耳目一新,也为职业教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路径。

书中第三部分对这种跨校跨企跨地区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解析,六大子模块分别包括招募及成长、技能资格融通与人才流转、校企平台协同共建等。例如在“成长机制”中将企业、学徒的供求关系进行了“动态化”管理,将“学徒晋级”“企业资源供给”“高水平人才培养”等多主体的多目标交融在一起,使得现代学徒制显现出更富吸引力的职业生涯晋升特征。

该书紧紧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问题展开,为更好地展现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实际运行状态,书中还通过列举工科类及商科类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案例,对其具体情况、绩效、问题进行详细阐释,给出优化策略,进一步印证了书中的观点。我认为,本书非常值得职业教育相关部门、职业学校、企业好好读一读,不但可以让我们走出一些现代学徒制的变革创新困境,而且还可以让我们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更全面地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