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教师应该怎么做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减负增效,教师应该怎么做

■赵斯明

国家“双减”政策公布以来,各地区教育部门应声而为,纷纷制定配套措施,推进“双减”工作,尤其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方面出实招。减轻作业负担的关键是减负增效,作为作业减负增效的终端践行者,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笔者认为,根据“双减”政策要求,从完整的作业流程来看,教师要抓住5个基本环节。

编制高质量作业。高质量作业应具备“诊断、巩固”的功能,教师设计作业要对应教学内容,检验学生是否全面理解掌握,讲练吻合,对症下药,达到巩固作用。高质量作业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科特点编制匹配度高的作业,用形式多样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研究情境化作业,让学生体验生活情趣。我们要杜绝使用未经筛选、整合的作业,减少对教辅书籍的依赖。高质量作业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减少枯燥无味的抄写、默写等机械重复作业,不出偏题、怪题、难题,在打牢学生基础的前提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选做题,体现层次性,改变有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吃不下,背上过重课业负担的现象。高质量作业的编制要建立教师合作机制,提倡实行“1人主编,1人主核,1人主审”的“1+1+1”责任机制,参与编制的教师一起合作。教师还应借助学科组教研活动,开展高质量作业的持续研究。

采取真场景训练。减负增效,编制高质量作业是前提,在真实的场景中训练才是关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真场景训练时要做到“限时、独立、赋值”。作业要“限时”,培养学生做事专注度和敏捷性,没有时间限制的作业不能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久而久之,会养成懒散、拖沓的不良习惯。作业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测试的应景能力。独立完成的作业还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师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作业“赋值”是作业评价的衡量标尺,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题型特点对作业予以赋分或者赋等级,在不公布赋值结果的前提下纵横向对比学生作业成绩,及时查漏补缺。当然,对于开放性作业,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采取鼓励性描述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

坚持全覆盖批改。作业批改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作业批改机械重复等原因,有的教师采用了选批、学生自批、学生小组互批等方式,甚至出现让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平心而论,这有悖“双减”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批作业、家长批改作业,容易增加作业负担,引起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不满情绪。笔者提倡教师全覆盖批改学生作业,全面获取作业信息,为全面、真实的作业反馈奠定基础。当然,教师可以创新作业批改的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如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若干小组,精批组长作业,并面批讲解纠错,再让组长批改组内成员作业,仿照教师按照要求对作业赋值,教师再抽样分析答题情况,这样也能实现作业批改全覆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实行网上阅卷,让系统自动分析数据,减轻教师机械劳动的负担。

做好及时性反馈。作业反馈是教师把作业检测的结果,经过分析、归纳、总结后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作业达成度。反馈的时间间隔越短,学生校验、反思、纠错的效果越好。教师在精讲精练、作业全覆盖批改的前提下进行“当堂反馈”效果最好,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5+2”延时服务时间进行“当日反馈”。课堂教学当天没有延时服务的学科,教师可以“隔日反馈”,尽量缩短反馈时间。

另外,教师反馈作业可以采用的方式有讲评、点拨、小组研讨等,反馈时要注意多鼓励表扬,努力达到反馈的正向效应。从反馈对象数量来说,可以分为集体反馈、小组反馈和个别反馈。对学习遇到困难的学生尽量采用面批式个性化反馈,因材施教,关注基础薄弱群体。

加强多维度巩固。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记忆、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做一次作业就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需要一个反复巩固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作业的频度、强度等维度加以巩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呈现 “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我们要在知识遗忘的几个关键期予以复习强化,如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然后在1小时后、9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进行重复,以保障频度和强度。另外,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反复出错的地方,可以变化题目的情境、数据、条件等,引导学生发现差异,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利用变式练习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编制高质量作业、采取真场景训练、坚持全覆盖批改、做好及时性反馈、加强多维度巩固这5个环节既是教师布置高效作业的操作流程,也可以作为学校减负增效的闭环管理方法,需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各学科作业频次和作业时间总量,并做好监管和考核,为作业减负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正高级教师,连云港市“333高层次人才”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市高层次人才“新333工程”教学名师、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价专家,现任职于灌云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