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实情实景话思政
■本报通讯员 王璐 见习记者 汪舒蕾
“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近日,在南京市高淳区高淳老街,南京农业大学教师姜姝带领学生齐声诵读陈毅元帅的《东征初抵高淳》抗战组诗,引来现场游客频频驻足。
据了解,南农大党史学习教育课程群教师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设计,结合南京市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先后选取“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红色李巷”“南京长江大桥”“南京眼”等代表性建筑,用沉浸式现场教学方式,让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史在青年学子心中“燃起来”。
“同学们,陈毅元帅的这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农家夜饭’的朴实细腻,又有‘任我行’的英雄豪爽。‘星星渔火’是抗战胜利的希望,也是对未来新生活的展望。”结合“抗日战争”教学专题,姜姝现场带领学生齐唱《新四军军歌》,并排演原创情景剧。“这是非常生动又新鲜的体验,没想到书本里的历史知识还能这样学。”学生洪金枝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思政课,她表示,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和眼前高淳的美好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让她深受震撼。
在溧水区李巷村,南农大教师邵玮楠带领学生踏上新四军战士曾走过的石板路,宛如打开一幅苏南抗战的历史长卷。“从书本到现实,李巷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是历史无声的诉说,都承载着革命者的激情与理想。”驻足于李巷村英雄故居,研究生王小丽说。
“我对南京长江大桥慕名已久,看了展馆内陈列的图片,才知道背后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 来到南京长江大桥陈列馆,学生韩雨琪仔细聆听大桥建设的时代背景和艰苦历程,分享了她的感悟与思考,“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争气桥’!”。
“我特别想对着长江振臂高呼:‘我们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在打卡地标建筑“南京眼步行桥”后,学生秦瑞感触颇深:“我们站在步行桥上,透过‘南京眼’,仿佛看到了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脚下古老的长江正吟唱着新时代的赞歌,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奋斗终生。”
据南农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群负责人葛笑如介绍,自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课程群内的教师们不断探索将党史学习与思政课教学相融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最优模式和长效机制,积极利用南京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思政课滋养学生心灵、铸造学生品格、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还计划将相关教学视频和资料投入在线教学平台,开设网络新课堂,引导更多学生学好‘四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