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种“回归正道”的校园生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过一种“回归正道”的校园生活

■袁塞

考棚小学嘉年华活动

南京市秦淮区考棚小学是一所古韵新颜、明亮清朗的百年名校。学校赓续“明道养正”办学理念,一直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发展的教育,引领师生过一种“回归正道”的校园生活。

全国以“考棚”命名的学校屈指可数,在“双减”等政策陆续推出的背景下,当下中小学校皆可视为一座“考场”,究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在呼唤一种新的教育样态,一种尊重儿童天性、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让师生享受学习过程的校园生活。

让学校成为无愧良心的沃土

教育是良心活。“双减”倒逼着教育者“回归正道”,即回到自己的教育良心。苏霍姆林斯基视良心为“使人做自己行为举止的最严厉的评判者的力量”。因此,学校生活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润泽心田的过程。

尊天性,还原儿童本真生命。教育理念、课程结构、班级管理和育人方式等不发生变革,学校生活就有可能沦为“压抑”学生天性的场所。传统学科教学理念下,教师眼里只有“学科”而没有“人”。一个个鲜活的个性迥异的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一些教师很少能够深入细致地把握孩子在自己任教学科之外的生活状态,也很少关心学生生命的整体完善与发展。因此,考棚小学在校园生活系统性重构过程中,着力优化和完善评价体系。我们通过架设“V校”平台,建立多元协同的评价体系,摆脱“分数至上”“唯成绩论”的不良风气,让师生阳光自信地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

合规律,回归儿童真实世界。当人们眼里只有学科学习、只有考试成绩时,速成和抢跑式的应试培训就会大行其道;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方式只停留在分数和升学上时,学校教育也必然会被牵着走。2019年底,面对新课标、新课程,考棚小学启动了“明理课堂”实践研究项目,着力探索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路径,以模型思维重构学习方式,让儿童成为自己成长的主人,在对真实世界的体验中为未来做好准备。

享过程,追寻儿童完整生活。从几百年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100年前杜威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都倡导真实学习。针对知识本位的教学形态,将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割裂,造成学习体验与学习过程缺失的问题。因此,我们强调追寻儿童完整生活,全方位实践“一体化”育人策略,与儿童一起共创活动课程育人新形态,积极探寻理想的教育生态,让温润童年的活动课程陪伴孩子一生。

让儿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人

“尊天性、合规律、享过程”是对教育的回归,是把学习的支配权还给儿童,把选择权还给儿童,是让他们成为学校生活的主人,在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

把时间和选择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强调学校要丰富教育服务供给,其内涵不仅仅是丰富课堂和课后服务,更体现在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学校以“让课后服务成为对儿童最深情的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探索实施“5+2课后服务”新路径,打造“四色社团”供孩子们选择。同时为学生营造“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选择,我负责”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学习和成长是自己的事,才会萌生更多想法,更加自信阳光。

把空间和机会留给孩子,让他们成为学校的主人。考棚小学这所“大学堂”的物型景象背后,拥有着宏大的主题引领,让儿童的成长伴随着环境、情境以及班集体的治理、伙伴的交往、朋辈的影响,潜伏在孩子心中的主体性亟待被唤醒。自2017年以来,学校以“明道课程”为着力点,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造,探索拓展型课程,开发研究型课程。师生共理学习公约,自由组织学习社群,推动“远征式”学习;门廊音乐厅里,学生可以三五成群自由弹奏歌曲;乐高俱乐部前,合作小组的同学一起规划搭建新的图景;科创小组利用废旧原件,收集芯片制作“智能四足兽”……教室内、教室外、大厅里,到处可见学生的成果展示,每个角落都成为儿童探索的微课程空间。

把创想和建构交给孩子,让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儿童在创想中认知生活,在建构外界世界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曾经未知的自己。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元、立体、多样的实践活动,打造了手动、身动、脑动、心动的研学活动,凸显课程改革的新形态,构筑实践育人的新时空。如开展“一班一戏剧”项目,不仅引领儿童阅读纸质书,而且让儿童沉浸于影视世界、文化世界、虚拟世界。嘉年华系列活动,把种植、烹饪、布展、营销、推广等任务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挑战性的校园生态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让校园成为放飞梦想的学堂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的灵魂,解放人的身心,推动人的成长。我们要有建构未来学校的新理念,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建立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向生命敞开:从“考棚”转向“学堂”。学校生活是一种“生命在场”,也是一种基于教育干净而纯粹的表达。我们要将参与教育的每一个人当成完整的生命体来思考,让“范进中举”这样背离人性的“儒林外史”,真正被抛进历史的尘埃。

我们将校门打开,让“大家”进来,从封闭内卷的“考棚”,变成开放创新的“学堂”,以“养正”而“养心”,成为师生精神上的“庇护所”,用无言的召唤,给予新时代的启迪与创想,促使每一个人不断走向完善与完整。

将场景融入:从“无趣”走向“有趣”。学习场景建设,是知性与理性的产物,是梦想的广场,既有富足的意义,又有丰富的表情。我们以游戏精神为统领,构筑起“游戏空间”这一整体的景观意境,在学校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基础上,营造出一种清新活泼的氛围,激发儿童游戏的本能与审美的想象,洋溢着明丽的童真童趣。

我们希冀美好童年与学习时空在此产生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英语径、志学廊、智慧农场、乐高俱乐部、桥文化体验馆……孩子们沉浸其中,多元、具身、关联的空间激发了他们灵动的创意。行走在校园里,就是一次又一次探秘之旅,让儿童在有趣的学习生活中发现自我,释放天性。

以问题驱动:从“背道而驰”迈向“相向而行”。未来考棚小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认为应当是: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因此,学校生活的变革,必须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与可能,为实现真正的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包括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工作空间、资源和支持,为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共同合作提供可能和平台。因此,我们必须能够站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前沿思考和实践。

就学生人数而言,考棚小学并不是大学校,但从2017年以来,我们开始谋划并实施学校教育整体创新,以“大学堂”的姿态,向家长开放,向社会开放,积极迎接新机遇与新挑战,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逐步推出“明远讲坛”“大先生课堂”“家长学校”等“3场馆+3平台”,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享有,扭转各方育人理念“背道而驰”的状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解放教师、家长的教育力,形成家校社“相向而行”的协同力。

成尚荣先生曾评价:“考棚不‘小’,她有‘大’追求。”在他的眼中,似乎已经看到了考棚小学未来的样子,一个尊天性、合规律、享过程的“大学堂”的模样。百年考小正焕发青春,努力回归教育本质和规律,重构学校生态,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这一图景变得更深刻、更美好。

(作者系南京市秦淮区考棚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