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

——读《教育的本质》有感

■何召军

《教育的本质》

 陈钱林 著

天地出版社

读完陈钱林所著的《教育的本质》一书,我收获颇丰、感慨颇多。书中发人深省的句子频现,论述直抵教育本质,其中对于教育规律的总结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教育就是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书中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陈钱林对教育创新、教育规律的探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其30余年在教育路上孜孜以求、上下求索的结果。

陈钱林将“教育的本质就是引领精神成长”作为一辈子的追求。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陈钱林创立了“健全人格”坐标图。其中横坐标为“人格基础”,包括自然人格、社会人格、精神人格,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三位一体”的理论相契合,而纵坐标为“独立人格”。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载体就是“星卡”评价。陈钱林将星卡分为绿、红、黄三种,10张绿卡换1张红卡。黄卡作为惩罚,当学生有严重过失时,教师出示黄卡,并扣回1张绿星卡,若一周之内学生改正则取回绿卡。这让评价更富个性,惩罚更有艺术,同时引导了孩子自主教育。

精神成长应当是基于孩子的幸福感,是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受教育规律,是激励孩子个性和谐发展的。尤其是陈钱林到某学校后了目睹过度的应试教育,导致成绩落后的同学缺乏自信、自尊,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只能课上睡觉。这种教育生态被破坏后的景象,让陈钱林内心隐隐作痛,于是他在教学方面实施分层教学,构建了“健美智”课程体系,将星卡升级,设计了健卡、美卡、智卡,让孩子轮流做英雄。在少年明星授勋仪式时,陈钱林设计了获奖孩子与家长拥抱环节,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精神成长。同时,陈钱林还设置个性化自主作业,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还尊重了学生人格、学生个性化差异,最终指向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笔者极为赞同陈钱林教育本质的论述,在班级中一直致力于打造“积极班级”,以培养学生的积极状态。作为初中班主任,送走了一届届学生后,我发现了一种现象——学生入校时活泼好动,小手常举、小口常开、小脸通红,争着抢着回答问题。可是,学生进入初二、初三后,举手的、参与课堂互动的越来越少,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明显下降。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的热情、怎样能让师生互动,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当读到朱永新“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这一观点时,我就将“积极班级”建设作为治班目标。我还主动阅读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著作,以推动、支撑我的教育实践。

而最近读到陈钱林有关“教育的本质就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的论述,及课程评价等辅助手段后,我如同醍醐灌顶。尽管我也有“走进名人·放飞理想”“读书·成长”等班本课程,但实施的效果却不理想。尽管我也有小组捆绑式评价,但仅限于分数,每个月的小结,一开始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性很高,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致不再。怎样持续发力,继续开始时的和谐场景,一直困扰着我。学习了陈钱林的“星卡”、家庭合作式的评价方式,我将继续创新和完善教育教学方式,广开路径、丰富手段,以育人为本,以学生的精神状态阳光、向上为目的,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