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散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买书散记

■曹连观

我买书不少,算得上爱书之人。

上高一时,公社供销社柜台里有少量书卖,其中有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我买了一本,繁体竖版,父亲翻了翻后说,你看不懂的。1981年来南京上大学后,我把书带到了学校,上大二时送给了同学。20世纪90年代,我又买了一本,至今一直在书架上。对于学术著作,我往往读了序或前言就丢下了,有需要时才会去细读。《宋诗选注》我至今没看完,只约略知道宋诗有理趣,有金句而无全篇。

我在大学时代常逛的书店有4个:靠近南师大后门的书亭,中山东路的新华书店,杨公井的古旧书店,还有东大附近的兰园书店。这些书店大多在3路公交沿线,来去方便。大学时的书价从几厘钱一页到一分钱一页,涨得很慢,但也不算便宜。200页的书一块多两块的样子,而我们当时每日三餐的菜金是3角。觉得那时的书便宜是现在的看法,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感叹。

我至今唯一一次书买来不久又卖掉的往事,是大约大学二年级时,我在学校大门对面宁海路百货商店购得新书《马骀画宝》,一套三册,4元多。奈何买书之后,囊中羞涩。爱书还得让位于吃饭,无计可施,我就拿去古旧书店卖了。才买一个多月的新书,只卖了2元。我既舍不得将书贱卖,又觉有损斯文,那番窘境至今难忘。

今年元旦,我又在先锋书店淘得旧书《帘青集》,花了40元,这本1986年出版的陈从周先生的散文集,284页,定价1.75元。南京古旧书店也有许多人文社科好书,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几乎每两个月去一次。有回在那里我翻到几本线装书《珍庐集》(1942年出版),作者佘磊霞(贤勋)是金陵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主任。佘初入东吴大学学法律,后转入金大文学院,师从胡翔冬、胡小石,1941年中元后一日病逝于成都。时人称赞佘磊霞是魁奇特立之士,诗风沉郁。当年版《珍庐集》存世极少,好书不可多得,我一下子买了两本,足见好东西总勾人贪心。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组织去无锡参观,自由活动时间我去逛书店,遇有一本《史可法集》,清中期版,品相很好。史可法抗清殉节,清朝后来竟也允许刊刻他的集子,倒是值得玩味。效法古人宝刀赠英雄,这本书我不久后就送给了我后来当大学教授的同学,也是它该有的去处。

一次逛旧书摊,捡漏一本沈祖棻宋词赏析方面的书。沈祖棻与程千帆夫妇都是著名教授。作为现当代著名女诗词家、文论家,她的词清丽不让易安,写于日寇肆虐时的词有“登楼欲尽伤高眼,故国平芜又夕阳”“归梦趁寒潮,转怜京国遥”之句。填词高手评析宋词,自然深中肯綮。这本宋词赏析的书是沈先生题赠友人的,竟流落旧书摊,让人多有感叹。从那以后,我在剔除旧书时,总会认真翻阅扉页,凡作者赠书一定留下来。不意后来沈先生的这本书竟几番找寻不见踪影,我常想会不会有一天又在我哪个书橱里找着了它,抑或阴差阳错它又流落到了旧书摊了?

不过现在旧书摊基本没了,路边都停汽车了。2000年的秋天,我晚上出去兼课,回家路上在南师大汉口路门左边的旧书摊上与一摞线装本偶遇:原国立中央大学教授龚启昌的日记原件,毛笔宣纸书写,字迹娟秀,几无涂改。这些日记记述起于1936年初,讫于1946年6月。其中,从1937年日机轰炸南京把中大图书馆炸坏,到1946年中大计划迁返南京这段期间的家事、国事和校事,记述详细,娓娓可读。日记原应是20本,不知什么原因逸失两本。日记在1943年曾遇火灾,后被抢出,有几本“书角”已烧成圆弧状。几经讨价还价,我以600元购得这18本日记。20多年来,我一直视为珍宝,得闲细读多遍。

2004年春节前,我因咯血住进南京胸科医院。年三十了,病人都尽量出院了,病房里空落落的,大街上行人和车辆也很少。上午,我一个人踱出病房,上了大街。街上很干净,但显冷清。我在南大汉口路边上逛了几家旧书店,并没有买或者没有买到什么书,折回的路上在报亭买了本《译林》杂志。年三十晚上,我倚靠在病床上,一口气看完了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几乎一夜未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