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灯笼秀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正月十五灯笼秀

■陈裕

正月十五打灯笼,是老家元宵节的习俗。每年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要提着一串串的大红灯笼在村道上游走打闹,宛如一场灯笼的走秀场。这样的活动一直沿袭下来,父辈们如此,我辈们亦是如此。

那会儿,乡村生活清苦,灯笼都是自家手工制作。父亲并非能工巧匠,但他做出来的灯笼花样却是最好。在我眼里,我家的灯笼棱角分明,图案最靓。父亲先准备好木材,用刀具削减成灯笼大小的尺寸,量好长度,灯笼的框架在他心中早已定型。接着就是制作灯笼的面板了。我们兄妹三人一人一只灯笼,父亲想方设法让我们的灯笼各不相同,有纸做的,有玻璃做的,还有透明薄膜做的。在父亲手中,生活的精彩都变成实物,点缀着平淡的日子,而这样朴素的日子在我们的眼里却绽放璀璨的光芒。

准备好材料,父亲开始动手制作了。我们在一旁打打下手。一团松散的物件经过父亲的手,慢慢集萃,形状一点点优化,最后组装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灯笼在架,方方正正;灯笼在窗,明明亮亮;灯笼有底座,蜡烛火焰闪烁其华,四面透明的窗子上贴上父亲的剪纸画。父亲的手很粗糙,那是劳动人民的一双手,但小猫小狗等各种小动物的图案,在他的剪刀下却是精巧细致。静态的剪贴画,在灯光的映射下,生动鲜活。一顿忙活下来,父亲额头上微微见汗,我们见到完工的三只灯笼,高兴得手舞足蹈,没等天黑就要拿出去玩耍,母亲赶忙收拾起来,让我们晚上再打出去。元宵节的仪式向来是尊崇的,乡村人老早就传承着乡间的风俗,没到时间点,可不许提前。那时如此,现今我们从乡村走出来,父母还保持着旧时的习惯。

正月十五的夜晚,家家户户灯火彻亮。铁锅里元宵翻滚,白嫩的面团,粘稠的浆水,盛上一碗,咬下去,软绵清香。节日的欢快,都在一碗元宵里,满口香甜的味道,弥漫在屋里。

村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孩童,人人提着一只灯笼。我和弟弟妹妹打着三只形状各异的灯笼,蹦蹦跳跳地从家里出来。遇到小伙伴相互比照着灯笼的大小、形态、花色以及图案,都带着自夸的表情,喧闹的场景给暮色中的村庄点染节日的畅快。一只只灯笼汇聚成一条光带,我们在村里游走,大声喧哗着,孩子的笑声响透老远。此时,村庄也好像年轻了起来,每户人家的灯光映射着我们手里明亮的灯笼,顿觉天地间只剩下这光的色彩了。

“正月十五打红灯,大红灯笼高高挂。”民间流传的谚语此时不知是谁大声地吟咏着,我们也跟着应和,那一番热闹的场景,离开乡村后再也没有体会到了。城市里有正月十五看花灯的氛围,而在乡村,土味的打灯笼更值得回味。又是一年元宵节,不管岁月如何老去,乡村旧年正月十五打灯笼的场景至今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