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共跑与助跑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领跑、共跑与助跑

■杭佳楣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么一段话——“什么是领导者的境界?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说,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你的成功只和你个人的成长有关;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后,你的成功只和下属的成长有关。把自己置之度外,更多地给别人搭建平台,为别人创造成功的机会,把自己放得很低,放在一个支撑别人、为别人服务、为别人奉献的位置上,这叫境界。”我深以为然。

生活与工作中,“领导”这一词我们常用作名词来使用。第一职能当然是“领跑”。百度词条说,领导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而实施行动过程的指挥者就是领导者,我们通常简称为“领导”。既然是指引和指挥,那“领导”的第一职能一定是“领跑”。“领导”既要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同时又要脚踏实地,基于现状实情,冷静分析,拟定本单位的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说起来简单,事实上这非常考验人的智慧。如果走别人走过的路,那仅仅是模仿,何况拿来主义不一定行得通。如果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那就需要承担风险,还要有创新精神。何去何从,如何抓住机遇,此刻魄力和胆识显得尤为重要。

20年前,我的单位领导审时度势,争取政府支持,把学校办学优势向北发展,扩大规模,争创四星。当时很多人担心,学校搬离市区,优质资源稀释,生源如何保障?但是老校长很睿智:如果仅仅守住现有的30亩地,学校未来发展将陷于困境。对于扩班带来的优秀师资紧缺和优质生源可能不足的忧虑,老校长说,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稳固办学品牌的核心,只要能保证教学质量,何愁没有优秀的学生?面对每年引进的二三十名青年教师,他第一个将名师工作室引进学校,并请一名学科专家定期来校指导,从备课到听评课,从理论到实践,手把手指导,大大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这项举措成效突出,在当时可谓创新之举。现在这批当年的青年教师早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有些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而学校新的高中部历经近20年的发展,其办学品质和品位,校园文化和理念,内涵建设和特色,已成为全市教育的“标杆”。学校优雅的欧式风格建筑也成了全市教育的标志性形象。我非常佩服老校长当年果断的抉择,他的大视野大格局,领导学校走上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但领导仅仅只领跑还不够,我认为还要学会与大家并肩“共跑”。也就是说,在为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景而努力的行动中,领导和被领导者要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在共跑的过程中,领导要充分体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大家有需要的时候,领导要做到随时就在他们身边,疏导疑惑、解决困难。要求大家做到的,领导也不能例外,必须做到奖惩一视同仁,否则会大大降低领导的威信,长此以往,领导就成了“孤家寡人”。并肩“共跑”的过程中,还有利于察纳雅言,倾听来自一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并完善行动方案。当领导的愿景内化成每个人的目标,涓涓细流就能汇成磅礴之势,就一定可以所向披靡。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一名优秀领导不仅要会领跑和共跑,更要会助跑。领跑是走在前,共跑是陪在旁,能做到这两点,已属不易。而我认为领导的最高境界在于成就他人,这是最有价值也是最能体现领导胸襟的地方,因此必须甘于助跑。领导不仅要知人,更要善任,并不限于为我所用,要使人才在合适的乃至更大的平台空间里充分发挥能力和才华。个别领导出于某种原因,当组织上选拔培养对象时,不愿举荐,不肯放人,怕人才外流,只想将其留在自己身边做事,结果使他人失去了发展提升的机会。这样看似惜才爱才,其实是私心所致,人为堵塞了别人前方的成长通道,致使更多的人只能绕道而行。当然,更多的领导是努力积极地为他人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需,以一己之力助他人一臂之力,想方设法把他人送上舞台中央,在追光灯下发光,而自己,在他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旁微笑着默默鼓掌。

非常幸运,我曾经遇到了很多位这样的好领导。所以当组织信任我,让我担任学校行政管理职务的几年里,我也努力去做一名领跑者、共跑者和助跑者,不为“名”,而因“明”。

(作者系常州市第五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