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新时代奥运辉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续写新时代奥运辉煌

——读《中国冬奥》有感

■钟芳

《中国冬奥》

孙晶岩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春佳节之季,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冬奥会共有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北京也因此成为史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也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为了更好地弘扬奥运精神,作家孙晶岩撰写了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冬奥》,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这一充满曲折、艰辛、挑战与机遇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全面、立体、生动地呈现出在强大国力支持下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几代中国冰雪健将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更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全书不仅有对冬奥会和中国冰雪运动的总体回顾,三大赛区比赛场馆的介绍以及主要竞赛项目的系列解读,还展望了冬奥文化和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前景。采访的过程中,孙晶岩亲眼见证了中国科技在冬奥建设上的不凡实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不利条件下,广大科技人员与技术工人克服重重困难,以高质量的场地施工,如期确保了高山滑雪和雪车雪橇赛道在延庆赛区的崛起;让“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在张家口赛区傲然挺立;使“冰丝带”和首钢工业园滑雪大跳台等一批冬奥赛场横空出世。此外,在冬奥会运动设备的配置方面,同样彰显出中国体育科研的长足进步。此次冬奥会,中国运动员使用的冰刀鞋、运动服、雪具都有了质的提升,还有飞行器核心力量训练、漂浮舱放松恢复、加压放松恢复、按摩放松恢复等辅助设备的大量投入,对中国健儿消除运动疲劳,提高运动水平,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送餐机器人的出现,更是惊羡了各国参赛运动员,让他们对中国科技在冬奥赛场上的硬核表现,纷纷表示称许。

通过这一系列深入的田野调查,作者在书中由衷地感慨,无论是冬奥场馆的建设,还是环保理念的运用,抑或是工程设计中的美学融入,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时代的巨大进步。诚如作者所评价的那样——“干工程,中国人是世界一流的,炎黄子孙肯于吃苦,舍得拼命,这是国运昌盛的体现。”

孙晶岩除了深入北京等三大赛区了解冬奥会的筹备、建设等情况外,还采访了200多位与冬奥会相关的运动员、建设者和普通人,通过讲述他们心目中的奥运精神,追溯了中国与冬奥会的不解之缘,展示了中国举办一届精彩奥运盛会的强大自信。

从速滑名将叶乔波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第16届冬奥会上,以两枚银牌的战绩,首次实现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到冰场伉俪刘秋宏、韩天宇相互勉励、刻苦训练,接连在国际速滑赛场摘金夺银;从冰球名将英如镝从小远赴国外,参加世界冰球强国职业联赛扬威海外,到本届冬奥会他代表中国参加冰球比赛……这些冰雪健儿们心系祖国、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昂扬之姿,以及越是困难越向前的强者之态,无一不通过孙晶岩的纵情描写,纷纷跃然纸间。

除了聚焦运动员的体育人生,作者还用大量的笔墨,对普通教练员、赛事组织工作者投身冬奥的执着与奉献,进行了细致描绘。他们中有亚布力雪场场长李海涛;有夜以继日带领运动员艰苦训练的黑龙江某雪上科科长崔红彬;有建馆中恰遇亲人去世,处理完丧事即刻归队的普通建筑工人;有一心扑在冬奥会事业上,长期不能与家人团聚,以至回到家中孩子已不认识的“陌生人”……这些默默支持冬奥会的运动员、建设者和普通人,用无私的奉献和炽热的家国情,深深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此外,作者还走进延庆等地的一些家庭,现场聆听了当地农民为了奥运会献出家园重新创业的故事,对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以及自强自立的向上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于“京张”两地联动办冬奥,对京津冀一体化的促进作用,本书亦一一揭示。总之,全书凭借鲜活的现场经历、扎实的深入采访,以可触可感的质感,深情聚合成中国奥运风采,传递着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水准、中国魅力,读来令人既感动、又为之一振。

在这个惠风和畅的早春时节,伴着万羽和平鸽的放飞,让我们携手一起迈向未来,相信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一定会为全世界观众奉献出一台精彩的视觉盛宴,助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