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问题化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中心中学 孙云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教师应善于利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化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
设置问题式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问题式教学情境的设计途径多种多样,要有趣味性、丰富性。教师应将生活化问题融入问题式教学情境中,将生活知识同教材知识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化问题进一步深入理解阅读语篇的主旨大意及一系列英语知识。另外,教师还应将问题式教学情境贯穿教学流程的始终,从课前导入环节,到课中授课环节,到活动讨论环节,再到课后作业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例如,在教《Food and lifestyle》语篇时,教师可在课前导入设计“Are you healthy? Do you want to be healthy?”来引导学生关注“健康”话题。其次,教师可在授课环节设计“How long do you sleep at night?”“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How many hours do you watch TV every day or week? ”引导学生关注“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关注阅读语篇内容,促进反思。
组织合作式探究,发掘学生内在潜力。教师要多组织设计合作式小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环节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更多相关的单词、时态、语态、结构、句型知识。例如,在教《Shopping》语篇时,教师可以提前将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抛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阅读语篇“price”主题,要求学生处理在购物中所询问的“商品具体信息”“价格”等问题,通过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源整理来实现小组探究任务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完成小组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明确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任务和责任,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实现自我提升与改进。
采用分层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重要切入点,设计相关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提升阅读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设计阅读语篇的课后作业时,要区分作业层次及类型,设计一些较为开放的作业,尽可能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作业需求。
创建有效反馈机制,优化整体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反馈能使教师根据课堂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Traveling》时,教师可以首先将课文中的生词以及重点句子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之后随堂抽测,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课后,布置合适的课外作业,如让学生分享自己旅游过的地方,要求用这节课学到的词和句子进行书写;最后,对作业进行评阅,深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优化整体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路径来创建更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阅读课堂,使问题化学习充分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素质及能力的提升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