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筑牢共同富裕之基
■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张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确定2035年远景目标时明确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促进共同富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作为江苏今后五年“六个显著提升”的目标之一。这充分展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及省委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重要位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也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教育发展来促进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就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切实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向往。
南京市教育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聚焦公平和质量,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我们将结合全面实施南京市“十四五”教育规划,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全面培养体系、资源供给体系、科学评价体系、现代治理体系、综合保障体系、开放共享体系六大体系,补齐短板弱项,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南京教育新实践赋能发展新格局,力促共同富裕早日实现。
一是坚持成果共享,力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应是全民的共同富裕,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无论是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特殊儿童还是贫困儿童,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都应该拥有成长成才的机会和通道。我们将继续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化跟踪认定、资助政策和机制,评选“励志奖学金”,努力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确保无适龄儿童因贫失学辍学,激励贫困学生奋发进取;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强化教育资助、心理教育等工作举措,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持续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双业一体”,让残疾学生升学有通道、就业有渠道;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坚持推进“三同教育”,充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入学。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让同处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共享教育发展成果,为走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坚持城乡一体,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共同富裕应是全域的共同富裕,城乡必须携手前行迈向共同富裕。我们加强对六合、高淳两个远郊涉农区的教育帮扶,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和布局规划上予以倾斜,实行校舍安全工程、厕所提升工程、明厨亮灶工程、运动场建设工程、安防提升工程等,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省定标准。“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统筹谋划,尤其是进一步加大对远郊涉农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启动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发展工程”。我们将优化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辐射;将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深入实施新一轮“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完善乡村定向师范生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将探索评选市优秀青年教师、市学科教学带头人等学术荣誉称号的乡村序列,建立骨干教师乡村学校示范岗;将对尚未完全脱困家庭的适龄成员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荐就业,增强家庭“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个区域,以城带乡,以教补农,以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坚持多样特色,力促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富裕应是全面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们要以教育的高质量助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以完善的全面培养体系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在抓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接重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拓宽人才成长“立交桥”。我们将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思政工作质效,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完善体教融合机制和美育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统筹推进育人方式、课程教学体系和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全面的发展,都能拥有成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