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控“双减”背景下学生安全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精准把控“双减”背景下学生安全

■余长仁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了“双减”政策,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从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双减”政策的实施,随之会带来诸多新情况,我们要因时制宜,做好前瞻性研判,严防发生各类事故。

严防不法侵害。随着课后服务、师生“弹性”离校的实施,各校将不同程度面临校园保安、护学岗在岗时间延长和管理力量减少的矛盾。工作时间延长易导致人员精神疲倦、注意力下降、工作懈怠等问题,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对此,学校应严格落实校园封闭化管理要求,规范护校队建设,不断壮大家长志愿者力量,提醒学生缩短提前到校时间,准时开启校门;清校前所有校园保安、护学岗必须在岗在位、履职尽责,严控外来人员(车辆)无序进出校园,严格执行小学学生“零”距离交接制度,建立完善学生委托接送、下学到家回访等机制,严防学生遭受不法侵害。

严防拥挤踩踏。针对实施“双减”后学生放学时天色更暗,能见度明显下降的情况,学校要认真检查所有走廊、过道、楼梯等位置的灯光和应急照明设施是否良好、光线是否充足,楼梯扶手是否牢固等,及时清除疏散通道障碍物。放学时应视教室外可容空间大小,由班主任或课任教师负责,以班为单位全员整队,当场清点好人数,提醒学生携带好学习用品,按平时应急疏散演练路线,有序组织学生下楼、离校。在楼梯拐角或地形复杂路段,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引导,严禁学生奔跑或嬉笑打闹,避免班级间、学生间相互拥挤造成堵塞、踩踏。

严防交通事故。秋冬时节气温日逐下降、恶劣天气增多,会有更多的家长驾车接送孩子,课后服务上下学时间与上下班高峰重叠,易造成校园周边交通拥堵。为优化周边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应实施错时上下学制度,适当延长学生进出校时间,减少接送车辆在校门口集结时长。严格落实人车分流制度,尤其是放学期间,严禁人与机动车混行,避免因能见度低等因素引发交通事故。及时发放“告家长书”,提醒家长将车辆有序停放,严禁在校门口区域原地调头,共同教育学生按法定年龄骑行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依法佩戴头盔,突出注意晚间骑行车辆安全。

严防食物中毒。广大中小学生正值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实施课后服务,不但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而且会增加学生的体能消耗。为此不少家长操心如何为孩子补充能量,从不同渠道购买食品、饮料等让孩子带至学校,这些食品是否都符合卫生标准?没有任何贮存条件是否会变质?饮食卫生安全令人担忧。各校要及时提醒家长,一定要到规范店铺购买食品,认真观察保质期。有条件的学校,可效仿幼儿园,在实施课后服务前提供小点心,或通过食堂临时加餐,使学生有更充沛的精力完成作业,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社团活动。

严防意外事故。各校要认真审视课后服务面临的天色变暗、气温逐降、家长聚集等现实情况,突出抓好主要矛盾,规范双重预防管理。加强对打扫卫生学生、放学后临时返校学生和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学生的管理,不搞一刀切,确保其安全顺利离校。加强校门外秩序维护,及时疏散扎堆在主干道上的学生,校门外安装太阳能路灯增加区域内亮度,便于学生顺利交接。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合理管控培训时间,认真签订培训合同,谨慎缴纳培训费用,理性规避培训可能带来的质量、资金及孩子安全等不可控风险,以防自身权益受损。

(作者系扬中市教育局安稳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