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成为一场美好遇见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教育成为一场美好遇见

——“幸福教育”校本化实践探究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杜成智

作为区域义务教育阶段的领头羊和九年一贯制示范校,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始终关注师生的“幸福指数”。

杨九俊先生在《幸福教育的样子》一书中阐述了“自由蓬勃生长是幸福教育的基本样态”的观点,这一教育理念让我们豁然开朗。作为“幸福教育”实验子课题承担校,我们以“遇见美好、成就幸福”为核心价值理念,努力让教育的每一个时空和过程都成为一场“美好的遇见”——遇见当下的美好和未来的美好,遇见外在的美好和心灵的美好,遇见自己的美好和他人的美好,遇见自然的美好和人类的美好,让教育成为师生走向诗意远方的创新历程。

美好校园——“奶和蜜”浸润温馨时空的“新和美”。法国哲学家爱尔维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为了让校园“处处流淌着幸福的奶和蜜”,让校园环境成为激励师生“遇见美好、成就幸福”的隐形磁场,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重点改造和系统升级。青春广场、红色体验基地和家风墙、三色花共成长体验馆、温馨的餐厅,以及常态化缔造的一批具有邗实文化鲜明特色的“幸福教室”,凸显了“美好、幸福和创新”的三大特质——用优美的意境感染学生,用丰富的内涵发展学生,用独特的创意激励学生,让校园时时流淌美好与温暖。

美好团队——“家校社”护航融通教育的“闭循环”。邗实的“幸福教育导师团队”(覆盖学校发展、学科教学、学生成长、家庭教育四个方面)由专家学者、社会精英和学校骨干等组成,旨在融通家校社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系统的“闭循环”。它不仅可以为学校发展问诊把脉、指点迷津,也是促进师生在幸福中走向卓越的精准推手。如通过思想上的引导、学业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和生活上的指导,学生成长导师团队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各类优秀学子锦上添花、尽情绽放,为学有困难的各类学生雪中送炭,让他们幸福起航,让所谓的“熊孩子”倍感温暖、自主纠偏、重拾信心,为全体学生的“比学赶帮超”树立更多、更好的榜样,促进良性循环、“绿色”发展和幸福成长。

美好课堂——“主渠道”实现幸福教育的“主价值”。为了让幸福课堂成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学校系统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不断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即从“育分”走向“育人”,从知识中心、教师中心转向品质中心、素养中心、能力中心、学生中心,努力实现幸福教育改革“主价值”。小学阶段“生成性”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双共课堂”(幸福共建·师生共享),通过教学过程活动化、活动过程游戏化、游戏过程趣味化、趣味过程品质化等创新举措,努力营造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展示、共同分享、共同成长课堂氛围。中学部基于问题引领,指向高阶思维的“四解”(了解·理解·求解·见解)课堂,始终追求幸福在美好中相遇,朝气蓬勃的孩子与老师在课堂相遇;幸福在参与的体验里,学生在学中体验,在做中发现;幸福在问题的解决里,问题来源于学生,升华于老师;幸福在思维的生长里,师生因争论而丰富,因碰撞而升华,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高品质发展,也成就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卓越发展。

美好课程——“渗透性”激活师生成长的“精气神”。为在校本特色课程中全面渗透“遇见美好、成就幸福”的育人理念和核心价值,小学阶段系统开发文化素养类、体艺修养类、心理益智类等活动;中学阶段从科技、时政、文学等角度精心设计开发出20多个社团活动。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在扬州市义务教育高品质发展现场推进会上,邗实校本课程特色活动展示赢得满堂彩。

美好机制——“做算术”确保立德树人的“全质量”。学校积极推动“五项管理”与立德树人共融,重点谋求基于过程导向的幸福校园生活设计和基于评价导向的全质量(全面、全程、全员)机制体系构建,双向发力,做好五项管理的“加减乘除”:一是做足加法——增设品德涵育、学科拓展、个性选择三大类80多项活动,构建学生自主动力成长系统;二是做实减法——增强过程的自主性、选择性和灵活性,力戒机械、单调、过量的训练;三是做优乘法——“系统设计,优化环境”,以成长类活动、节庆类活动、情趣类活动、社会参与类活动为“经”,以校级、年级和班级三个层级为“纬”,为学生“织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网;四是做尽除法——“提炼精神、重塑文化”,把“遇见美好、成就幸福”作为邗实“五项管理”的价值追求,力戒“繁琐哲学”、力除“形式主义”,在同步实施、整体联动的过程中,实现“十个指头弹钢琴”效应。

(作者系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