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际关系”赋能幸福教育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新型人际关系”赋能幸福教育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黄彪

人作为最具社会性的动物,人际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其幸福感的获得。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是幸福教育视角下的重要命题和前提条件。这里的“新”是指以培养幸福的人为目标,基于时代背景,立足儿童本位,赋予新意义、挖掘新内涵、寻找新的生长点,既而激发幸福教育的新动能。

从“主导”到“向导”,

师生相长是幸福的样子

过去的研究把师生关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关心型、生态型等,平等、民主、合作在师生关系中十分重要。然而,由于对“以人为本”的片面理解和受“以分为本”的现实牵引,教师和学生容易被裹挟着前行,心难认同、情难相融,因为压力而缺乏活力,这不是幸福教育的模样。

幸福教育呼唤“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强调“彼此参照、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师生之间既有独立行走,也有共情奔赴,既关注共同目标的达成,也关注生命个性的生长。在这个关系中,教师更像是向导,以平等、合作的状态,传递思想、指引方向。在这个关系中,师生互为“优质资源”,从教师身上学生领会到人生的旨趣,学习生活更积极;教师在学生那里体会到职业的美好,更加明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专业情谊更浓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与学的相得益彰。

从“培养”到“教养”,

亲子共享是幸福的样子

受家庭伦理观和当下教育观的影响,亲子关系呈现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学业培训,轻素养教育;二是重单向付出,轻双向赋能。家长经常因心理焦虑而行为失衡,亲子冲突也时有发生。幸福教育观念下的亲子关系强调“平等对话、彼此关爱、互送能量”。家长要端正教育观念和成才理念,不被“剧场效应”所干扰,理性表达学业期望,在“培”字上拓宽路径,跳出学业寻特长,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优秀的自己,体验成长的愉悦感;要以持久发展为导向,在“陪”字上创新范式,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召、获得滋养,长此以往,思想会共鸣,情感会共振,最终成为幸福家庭的源泉力量。

从“自信”到“相信”,

同伴互赏是幸福的样子

由于生活环境影响和成长经历的差异,一些学生凸显出“过度自我”和“过度自信”的倾向,合作意识淡薄、接纳态度缺乏、共享能力不足,没有了同伴的认可和支持,安全感和责任感难以强化,必然对幸福感的获得产生影响。教师和家长要同心同向,主动为孩子提供一起玩耍的机会,提供智慧锦囊,鼓励他们积极面对交往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指导他们正确处理相互之间的隔阂和分歧,始终做到“互信初衷、坦诚沟通,理性包容”;也要精心创设共同合作的环境,让孩子在丰富体验中看到彼此,相信对方,产生主动合作的内驱,在团队共建中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为幸福生活做好准备。

幸福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在本质上呈现出一致性,即责任是前提,交互是样态,尊重是规则,获得是体验,认同是结果。在形态上具有互补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资源带、情感链和力量团,为学生个体的幸福成长和幸福教育生态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作者系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