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南京市鼓楼区近年来积极构建“生态心环境”,努力“让每一个人都快乐起来”——
花开有你 守护在“心”间
■本报记者 潘玉娇 本报通讯员 耿艳
“您好,这里是心理云中心,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奶白色的休闲桌椅,淡雅的壁画,一字排开的按摩沙发……走进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心理云中心,就如同走进一个温馨的家。在这个专为教师而设的“心理驿站”里,老师们可以做一系列的心理测试题,开展一对一心理咨询,还可以躺在专业设备上学习放松情绪的方法。每个工作日下午4点到晚上8点,志愿者按时值班,接听咨询电话,开展面询工作。“老师也会有心理问题,比如工作压力大,师生沟通困难等等。”该中心负责人杜佳说,“老师的心理问题必须被重视,一个拥有不良情绪的老师,是教不出快乐的学生的。”
教师心理云中心成立于2020年,它的启动是南京市鼓楼区近年来不断优化心育生态环境,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的一个缩影。“后疫情时代,我们对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鼓楼区教育局局长柴耘介绍,该区以学校心育中心为主体,依托“陶老师”工作站鼓楼分站、鼓楼区教师心理云中心、“第三间教室”、相约花开心理关爱中心等四大区域心理服务项目,不断完善鼓楼“生态心环境”,打造“快乐学生、幸福教师、温馨家庭、和谐社区”的生态教育模型,“让每一个人都快乐起来”。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是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每年9月,该校都会针对新生开展一次心理普查,并对重点关注人群进行筛查。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学校定期开展 “团辅”,并有重点地进行个辅。“我们会带孩子远足,组织各种团体活动,还会一对一跟孩子交流,同时主动对接家长。”该校副校长兰登慧说,“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干预,孩子们心理状态明显比原来积极、乐观。”
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将一年一度的“心育节”作为学校的一个传统项目。2021年心育节的主题是“携手情绪 走向美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校设计了不同的活动方式,如一、二年级的“我手绘我心”,五、六年级的“情绪流动簿”以及“心有灵犀一点通”等,让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能有所收获。
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心育中心是南京市“示范心理中心”,2020年该中心与南京财经大学心理援助中心签订了共建协议,成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心理实践基地。该校还专门设置了“润心雅苑”教师心理中心和“心灵驿站”学生心理专用教室,定期开展教师减压、情绪调适、亲子关系协调等主题团辅活动。
在鼓楼,学生有了心理困惑,可以找学校心理老师,也可以向“陶老师”求助。“陶老师”工作站是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的针对全市中小学生的专业性心理援助机构,在它的鼓楼分站,48名志愿者老师轮流值班,接待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咨询与面询。“每天一般要接3-5个电话,疫情高峰期要多许多。”分站负责人肖婕告诉记者,来电咨询的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困难、青春期困惑、亲子关系紧张等,通过电话咨询直接解决问题的比例达60%以上,“只要咨询者有要求,我们都会安排面询,一般10次为一个周期。”
这些年,鼓楼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向家庭和社区延伸。“第三间教室”是该区专门为家长开设的“教室”,旨在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2018年开办以来,共推出18期线下讲座、11期线上课堂,内容大都是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品质、科学引领青春期孩子成长等话题。
“相约花开”项目则集聚了59位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定期进驻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服务。“我家小孩迷上网络小说,我警告没用,就直接告诉班主任,结果孩子彻底不理我了。”家住热河南路街道的秦女士告诉记者,在“相约花开”志愿者的引导下,她试着走进孩子的小说世界,与他共同探讨其中的人物与情节,再互相“约法三章”,目前孩子上网有了节制,亲子关系也改善了许多。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能够应对未来一切挫折与挑战的基础。”柴耘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构建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更加专业的专兼职心育教师队伍,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及社区提供更为完善的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