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理交织 诗与思飞扬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情与理交织 诗与思飞扬

——苏派名师的作文教学追求

■黄友芹

黄友芹在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执教全国统编教材教学研讨会展示课

苏派名师兼收前人写作研究的精髓,然后参悟、提炼,传承、嬗变、发展、突破,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完善,自成一家。一系列鲜活的作文教学词汇由此不断涌现:生活、成长、全景、真实、情境、活动、思想生长,是情与理的交织;生态、共生、素养、审美、创意、自由、核心素养,是诗与思的飞扬。从完备的理论体系与成熟的操作路径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新时代苏派名师作文教学的律动。

苏派名师的作文教学是长在生活中的。众多苏派名师教学研究起步时,无一例外地从阅读与自由写作开始。无论是蔡明老师的“四步教学法”“开放型作文教学研究”,还是刘恩樵老师的“低起点、高频次”训练法,苏派名师们作文教学的思想不谋而合:写作不是束缚和任务,而是用来表达日常生活的感受与想法,打通生活与作文的通道,是鲜活的生活、丰富的体验。陈芳老师的日记写作教学,由朦胧到自觉、由自由写作到用特别日记本的专门写作,让日记与阅读成为诗意的交流与创造。蒋念祖老师设立班级日记,在增强学生民主意识和营造班级民主氛围的同时,为师生提供交流和辩论的平台。

在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看来,写作不只是关于语言表达的实践,更是学生心智发育、情感成长的实现方式,创作的源流在生活,教学的落脚点在立人。苏派名师们把看似简单的事情一天天坚持下来,做得摇曳多姿,做得枝繁叶茂。蔡肇基老师的“读写结合”,李震老师的“作文五求”、曹勇军老师的“读写一体生活化写作”,都在引导学生把“读”和“写”视为自己审视生活、评判社会的依凭,让“写”成为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让写作走进学生的生命,帮助学生“成为他自己”。

生态是苏派名师作文教学最美的样态。蓬勃、生长、活力是苏派名师作文教学的“名片”。他们认为当课堂能让孩子们“自由呼吸”的时候,教育教学才能自然而然地成功。蔡明老师“六种课型”的教改探索,整体与个性齐飞,能力与素养共色,其后的“生态”教学思想更接地气、更具活力,让学生在写作活动中呈现动态、情态与意态之美。樊智涛老师的“全景作文”教学主张将日记写作、文学社团和作文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她用读写对照的方式,带领学生实现从积累到运用、由知识到能力的悄然转化,展现着苏派语文独有的灵动清雅之美。丁卫军老师的“三格”作文教学,删繁就简、循序渐进,从入格、出格到升格,让写作看得见,让成长真实而完整,让习作从“有意思”走向“有意义”,情趣、意趣和理趣交相辉映。黄厚江老师则指出,写作是生生、师生之间的互相激活,主张教师要有“我即作文”的勇气与底气,要带着写作的种子走进课堂,去激励、唤醒,去组织、指导,不应止步于评价或是旁观,应与生同行,在写作中教会写作,在写作中构建学习场域,在写作中优化写作过程,达成师生、生生“共生之妙境”。

在苏派名师的作文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学是中心,他们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相信学生的创作潜能,给生命注入腾飞的力量。

思与诗的境界是苏派名师作文教学永恒的追求。受大美江苏明山秀水、风土人情和灵性思想的熏陶,苏派语文人骨子里天生自带一抹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他们的作文教学研究虽然艰辛但并不沉重,鲜活的生活、真切的体验、盎然的诗意在其中萌动。

蔡明老师勾画了生态写作素养路径,用综合立体的复合范式,将写作教学艺术化呈现。在他的写作课上,语言是艺术,学生的语流、语感、思维力和审美力俨然成了绝美的风景;写作是创造更是生长,写作已成“写即所得”的精神之旅。李震老师出版的《走读中国:名山名文卷》令人震撼,他诗意地引领学生徜徉于名山、名文间,用文字展现生命的意蕴,让习作“情与境会”、空灵清朗。陈芳老师在写作教学中,执着追求“学生生命成长的素养化”,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以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纬度,整合写作目标,确立写作教学重点。在她看来,写作就是生命的成长,是虔诚而神圣的仪式,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哺育。袁爱国老师的作文教学研究更是体现了苏派语文人的定力与匠心,从“十一五”期间“有序、有法、有根、有魂”的生态作文追求,到“十二五”期间基于教学品质的“境界语文”的实践,他的作文教学与研究闪现着创意与诗意。他多维透视作文教学,在思与诗的氛围中营造创意作文教学的迷人空间,在诗与思的融合中明晰创意作文教学的实践路径。无论是他的创意写作理念追求、创意写作实践模式,还是他的创意写作情境设计,无不致力于引领学生的目光走向和思想深度,令人耳目一新。

千江有水千江月,苏派名师的作文教学充满智慧,气象万千。

江苏大地的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滋养着苏派名师;名师们又孜孜不倦地哺育着莘莘学子。他们是步履铿锵的教学改革先行者,是目光坚定的先进理念倡导者,更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示范者。他们荡涤经验铅华,吐纳学术清芬,阐释理论,勾画路径,提出范式,研发课例,探寻规律,让写作理论与教学实践互证,将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共融。他们以工匠精神,更以时代担当与使命,为作文教学擘画宏阔厚重的江苏样本,注入元气淋漓的江苏力量。

(作者系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