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初探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初探

■滨海县正红镇中心小学 栾胜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更注重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思维迁移和拓展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方法的结构化和思维的结构化,其过程评价重点与传统课堂评价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探究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的要点和方式,对于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从知识整合的层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是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容易忽视教学内容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所学数学知识零散、独立,影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在结构化课堂教学背景下,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整合情况,并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与指导。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要推导一个陌生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掌握该图形的几何性质,还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在结构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其形成“以旧引新”的思维意识。在教师的引导和启迪下,部分学生产生“能否将陌生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形”的大胆猜想,并自主进行探究和验证。通过“割补”的方法,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

从思维拓展层面进行评价。在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阶段化、过程化,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时,在结构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将本部分教学过程划分为3个相互关联的教学阶段。

首先是思维感知阶段。对于小学生而言,直观感受是了解新事物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多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并提出“这些常见的圆形事物给你怎样的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激发学生的感知思维,使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圆的性质”“圆的艺术感”等问题。

其次是思维探索阶段。感知思维下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不准确的,此时就需要通过实践探索进行验证和梳理。教师可以提出“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如何画出标准圆形”探究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结合感知思维下获得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并基于“圆的性质”总结出“利用图钉、线绳画圆的方法”。

最后是思维拓展阶段。该阶段是引导学生进行“理实结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的关键环节。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从知识整合与思维拓展两个层面进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评价,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能力、思维迁移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