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教职工全员安全培训亟待加强
■刘波
自1995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以来,我国的学校安全工作在各级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实际工作中,对部分地区学校安全工作调研与走访时,笔者能明显感受到,各地都有鲜明的安全工作亮点和显著的安全工作成效。然而一线的校长和教师也意识到并反映了以下问题。
一是安全追责导致部分学校因噎废食。部分地区和学校因为担心安全问题,课间管理非常严格,春游、秋游、甚至校外实践等活动都不敢开展。
二是学校管理者能够意识到对学校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掌握不够。很多学校安全管理者感觉安全工作压力大,费力费时烦心,如果能掌握足够的学校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更专业地做好校园安全工作。
三是缺乏推动学校安全责任落地的有效方法。很多班主任和一线教师知道自己有安全责任,但不了解自身的具体安全职责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
四是学校安全事故(事件)的应对与处置能力需要提高。发生校内学生安全事故(事件),第一时间如何处置、汇报,如何善后等,是学校安全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面临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但往往在针对性、覆盖面、专业性、实操性、系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对教职工进行分层级、分岗位的全员安全培训,至关重要。
首先,要明确培训的意义。全员培训是落实校园安全一岗双责的有效途径。学校安全是全员责任,这里的全员包含了校级干部、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教辅人员、后勤人员、保安员。通过培训,可以帮助所有人员知晓并理解自身的安全职责。
其次,要丰富培训的内容。很多学校每年邀请交通、消防等部门对教职工进行安全讲座,有一定效果,但是培训内容远远不够。
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的原因有很多,涉及到多个方面。因此,对教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解读。如《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与安全”主题培训,从源头上防范因师德问题或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学生伤害事故。三是组织心理健康培训。一方面能帮助教职工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能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预防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极端事件。四是组织安全教育方法培训。只有教师自身掌握了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教育方法,才能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教育活动中,才能达到帮助学生“知危险、会避险”的目标。五是组织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包括全体教职工与学生同步参与疏散演练,掌握消灭初期火灾的方法、急救救护能力等。如多年来泰州市组织全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效果显著。
再次,要创新培训的形式。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应将面向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列入全年计划。二是根据时空和内容组织教职工集中培训,小组培训或自学。春季和秋季开学初,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安全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句容市教育局坚持在开学前组织全市教职工参与安全培训,参培教师在培训中体会深刻。三是面授与线上培训相结合,两者可以相互弥补不足,好的培训系统能让教职工体验沉浸式学习、交互式学习。
最后,要注重培训的效果。一项培训是否有效果,主要是看参培教师的反应和收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训前课程设计有针对性。在培训前通过调研或走访了解当前本地或本校遇到的问题,了解教职工在安全工作上面临的困惑和需求,设计并提供需要的课程,对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应摒弃纯理论授课。二是训中授课及时调整。根据参培教职工现场或在网络后台提交的意见、建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优化课程内容和培训办法,让教职工“坐得住、听得懂、用得上”。三是训后认真评估。这里的评估不仅仅是教职工对培训课程的评价,还包括在培训后教职工依然存在的困惑和产生的新的疑问,为培训组织者对今后的培训和安全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系泰州市学校安全教育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