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0年1月,淮安市淮安区启动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培育工程”,频出“加码高端培训”“引培高层次人才”等实招,“名教师”培育成效显著——
按下师资队伍提质培优“快进键”
■本报记者 许妍 通讯员 项生 朱明
11月17日,淮安市淮安区乡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开班式在该区教师发展中心举行。与以往培训不同的是,本次培训讲师全部由该区“三名培育工程”首批认定的本土名师担纲。
为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长效机制,淮安区教育体育局全面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培育工程”,推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全区教育提质增效。在2021年区人大专题询问会上,淮安区“三名培育工程”满意度测评达92.7%,在全区产生广泛影响。
引领+保障,
打造人才“蓄水池”
“‘三名培育工程’是我们近年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创新项目。”淮安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房乃发说。2020年初,该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实施“教育强区、人才强教”战略,设立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专项基金400万元,启动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三名培育工程”。
自2020年起,淮安区教师发展中心设立“三名培育工程基地”,全面推进实施“三名培育工程”。该区教体局整合优质资源,优化研训队伍,将党建引领、专业发展、课堂提升、课题研究和教学成果转化有机融合,用优质子项目带动整体项目的发展。除基础教育外,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类别全部纳入培育工程。
淮安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蒋玖龙已从事教师培训工作30多年。他坦言,为了更好地实施“三名培育工程”,淮安区政府、区教体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三名培育工程’重点在于教师培育,我们目的就是形成教师发展品牌策略与长效机制,拓展名师培育空间,不断扩容淮安区高端教育人才‘蓄水池’。”
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和走访调研,今年6月,该区首批“三名培育工程”名单正式出炉,其中包括名学校38所(品牌学校10所、示范学校13所、实验学校15所),名校长33人(知名校长4人、骨干校长19人、新秀校长10人),名教师 348人(教学名师81人、教学能手188人、教学新秀79人)。入选者培养周期为3年,期间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坚持“严进严出”。
网格+高端,
创新培训为成长“提速”
陈洪银是淮安市钦工中学英语教师。作为一名工作10余年的乡村教师,他一直面临着缺少平台、有想法难实践的困境。此次入选“教学能手”,陈洪银直言找到了“组织”。近一年内,仅区教体局开展的各类讲座他就参加了5次。陈洪银学以致用,转换教学思路,在班内开展学唱英文歌、共读英文原著等小活动,深受欢迎,学生的英语水平进步明显。
同样入选培育工程的还有淮安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师徐冰珠。作为一名特教人,以往能接触到的培训机会比较匮乏。入选“教学新秀”后,她经常收到教师发展中心推送的各类培训通知。“每次出去参训,都是一次‘大开眼界’的机会,能学到那么多新理念、新知识,以前不敢想。”徐冰珠很有感喟。
为激发教师潜力、提升教师教学素养,淮安区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国家级、省级、市级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培育站,打造“网格化”培育体系。该区与省内外18所名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入选教师赴省内外名校挂职锻炼、跟岗学习。
淮安区还花大力气成立“三名培育工程”团队和专家指导组,选聘省内外10多位知名专家担任培育导师。据介绍,名教师“北大行”高端培训项目即将上马。“下一步,我们还要成立自己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后备班,不断加码高端培训,拓宽名师成长空间。” 蒋玖龙说。
示范+辐射,
激发教师发展“乘法效应”
淮安市楚州中学教师张洪安是首批被认定的语文教学名师之一。2014年评上高级职称后,他觉得专业发展似乎“到头”了。“今年入选‘三名培育工程’,让我重新找回了‘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 张洪安告诉记者,现在他定期面向全区所有高中语文教师开设“名师公开课”,分享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同时牵头成立“淮安区高中语文教师读书会”,发动教师一起读书、思考。
“我们培养名师,最大的期待是希望他们当年轻教师和学生的引路人,发挥辐射作用,加速区域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化发展进程。”淮安区教体局党委委员、人事科科长王懿明说。
为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力和影响力,该区教师发展中心依托并整合7个教育部和省市名师工作室、2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9个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培训班等载体和平台,积极开展新教师启航培训、岗位大练兵·教学大比武、暑期全员培训等活动,形成名师“传、帮、带”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还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招聘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为该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今年以来,该区已引进9名北大毕业生。
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数学教师李亚斌毕业于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他告诉记者,学校和区教体局鼓励他这样的新教师发挥优势特长,在完成基础教学工作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思维训练和课程融合。
房乃发表示,该区将继续实施“三名培育工程”项目,到2022年底,全区基本形成理念先进、管理科学、成效显著、特色彰显的高水平优质学校集群,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教育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