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科创力”激活“发展力”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大会12月18日在宁举行,长江经济带沿线重点高校代表共话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新机制——

积蓄“科创力”激活“发展力”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王伟

长江教育创新带发展如何更具活力?高等教育如何赋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12月18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36所长江经济带沿线重点高校校长、专家就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服务发展等重点话题开展深入探讨。

“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支撑。”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在致辞时指出。2020年3月,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建设长江教育创新带的实施意见》,建设以72所高校与相关行业领域企业、研究院所合作的45个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合作体。近两年来,长江教育创新带众多高校的多个一流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不少成果位居世界前列。“与会高校和企业是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致辞中建议各部门、高校、企业密切配合,在协同培育产业链急需人才、协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实施强链补链行动上持续发力,把长江教育创新带打造成为国家科教产教融合示范区和产业人才高地。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在探索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机制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成为与会高校的“必答题”。

“每年,我校84%的研究生、72%的本科生都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干事创业。”南航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介绍说,学校将着力搭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新机制,推进包括学分互认、学生互访、课程共享、项目联合攻关等在内的常态化人才培养交流机制,推动科研院所和企业全方位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深化科教产业融合。

“我们建立了长三角一体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平台,组织江苏高层发展论坛,还在苏州建起新校区,力求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上出实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表示,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可通过各科创平台和邻近校区等,建立密切联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互动。

与人才培养模式类似,科教、产教融合发展离不开互惠共享平台的搭建。“长江教育创新带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各校聚焦产业需求,整合教育资源,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才得以持续推进。”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认为,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共享平台建设,不断提高重大科研平台和大型实验设施的运行效率、使用效率,将科技创新合作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布局结合起来。

统筹资源、聚合人才积蓄的“科创力”,终将转化为长江经济带的强劲“发展力”。“一流大学要从服务产业、行业和区域发展入手,践行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加快学科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通衔接。”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表示,高水平研究大学要发挥好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勇于探索,追踪前沿,自觉担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使命,做有使命感的科研,主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我国高校社会服务及科教产教融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实践中仍面临着大学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够强、匹配度不够高、服务社会的广度不足以及服务社会的系统性不够等问题。”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指出,未来,长江经济带沿线高校要强化服务意识,围绕社会需求来谋划学校发展,优化内部学术单元,打造适应新形势需求的学科专业群,增强社会服务深度广度,扩展社会服务路径理念,加强社会服务制度设计,构建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

会上,南大、东大、南航大、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26所重点高校和领军企业代表共同签署《共建长江教育创新带科教合作体倡议书》,力求未来以需求引领、跨界融合为主线,构建开放高效的人才培养格局;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建立常态化会议制度,进一步推进合作体各单位共商共建,更好地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