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深邃的文学纵谈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意蕴深邃的文学纵谈

——读《跑步集》

■刘昌宇

《跑步集》

李敬泽 著

花城出版社

著名评论家、散文家李敬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有个跑步的爱好。借着清晨的一场场晨跑,他一边享受沿路的自然风光,一边在脑海里不断构思着自己的文学作品。跑步丰富了他的生活,也赋予了他无尽的创作灵感。在他的近作《跑步集》一书里,李敬泽就将跑步与文学巧妙地勾连到一起,以新颖独到的解析,纵论着他心目中的文学观。李敬泽用真诚而诙谐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当代文学版图,书中所传递出的文学旨趣,无论是对写作者、还是对广大读者,都极具启发意义。

全书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关于文学艺术的各类评论、序跋、随笔和对话,文章中既有中国文学艺术前沿问题的探讨、中外当代重要作家的评述,也有对近年来文学现象的细致剖析。李敬泽以跑步为例,概言这项体育运动,“是去掉‘我’的好办法,如果一个写作者或阅读者,能够像跑步一样把肉身中的‘我’交出去,就会发现一个至大无边的世界。”

李敬泽常年晨跑,跑步带给他一种飞翔的自由感,李敬泽由此联想到写作。他说文学创作既需要全神贯注,有时也需要保持适度的放松,张弛有度才能让写作行稳致远,进而体会到艺术创作的真趣。

李敬泽同时以一个评论家的身份,在书中提出他的另一番忠告,强调一个文学评论家要跟文学家一样,不能一味奔着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去说文道义,那样会很累。他提出,好的评论家既要富有洞见,还必须站在时代的思想和文化前沿,能够与作家、与公众展开高质量的对话。如果没有这样的襟怀,就称不上好的评论家和批评家。

反过来,作为一个作家和普通的写作者,也不能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地搞创作,而是要善于从各类评论家和批评家的回应、肯定或者批评中,寻找努力的方向,在认清自我中提升自身的实力。在李敬泽看来,跑步看似寻常,却也蕴含着很多道理。正如跑步不能偏离正常的目标一样,我们的写作,同样不能在一场场文字的跋涉中,离题万里,写着写着,就跑岔了路径。而要防止跑题,李敬泽在书中写道:“文学就是要把大地上各种不相干的事情、各种像星辰一样散落在天上的事情,全都连接起来,形成一幅幅美妙的星图。”

作为一本信息含量极高的文学评论集,李敬泽众多的评议,始终围绕着文学这一主题展开。在谈及文学史研究的话题时,他就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再解读”思潮等研究课题,谈了自己的观感。他认为,对西方文艺理论和史料的有限掌握,是当前文学史研究亟需补上的短板。在这场讨论中,他还聊了对巴恩斯、麦克尤恩、门罗、阿特伍德、村上春树、石黑一雄、帕慕克、库切、奈保尔、奥兹这十个当世一流文学家的印象。强调他们“是十个无限丰富的人”,其经典作品构筑了“十个无限复杂的文本世界”,通过他们笔下的异域风情,可以窥见到不同的风景。有趣的是,李敬泽还在书中揭示了言谈与写作的关系。他说许多作家都有自己的地域语言,他们将自己的言谈经过精心的提炼之后,往往能让这些方言土语大放异彩,使得作品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地域本身的界限。他举例说,比如贾平凹的陕西商洛话、莫言的山东高密腔,被他们出神入化地运用到各自的作品中后,既个性鲜明,又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语言魅力。同时,他也中肯地指出,《跑步集》也借鉴了这些文学巨匠的叙事策略,更多的是以言谈,而不是刻意以所谓评论的方式,去完成这部评论集。

李敬泽坦言,书中的许多观点,是他近些年与作家和读者、包括与另一个“我”,真诚对话的产物,没有命题作文时的那些紧张。他风趣地说,如今写作,他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轻松惬意的书写方式。虽是先“说”后“文”,但李敬泽依然视写作为神圣的事业,用他的话说,就是成文中不厌其烦地修改,沉浸其间,乐此不疲,就是写作的最大乐趣……

《跑步集》在轻松随意之中纵论着文学的话题,用一系列真知灼见和精妙的寓意,独到表达了文学的意义。面对这场意蕴深邃的文学纵谈,我们又将做出怎样的回应?这是一个需要用心思考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