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携手名校 一流辉映一流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名校携手名校 一流辉映一流

■胡金波

南京大学与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共建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暨启动卓越师资“三名工程”,是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的兴教之举,是顺应时代要求、满足人民期待、遵循教育规律的理性之举,是名校与名校联姻、高校与高中联手、大学与地方联动的创新之举,是努力到水到渠成、用情到瓜熟蒂落、奋斗到心想事成的开心之举。

在接续奋进的新时代、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深化改革的新节点上,建设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不仅是时与势结合、情与理渗透、需与求交融、知与行统一,更契合了双方的共同愿景、共同追求。坚持办学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双方不变的初心。矢志不渝地为党育人,始终如一地为国育才是双方不移的使命。这也是双方共同探索如何接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并力打造“三名”师资队伍、奋力在新赶考路上争取更大光荣,形成叠加效应、倍增效应聚合优势的创新实践。

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阶段。因此,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社会称道的高品质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九个坚持”重要论述为我们掌舵定向,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最高要求为我们指明方向,双方融合式办学为我们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标定航向,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为我们增添力量,师生员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为我们提供“更为积极的精神力量”。能否用好上述“时来天地皆同力”的难得机遇,避免出现“运去英雄不自由”的被动局面,是对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干部和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党性与良心、责任与本领的一次大考。我坚信,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应该交出且能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志存高远,胸怀“国之大者”。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的建设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循高中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和创新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将其建设成为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社会称道的江苏乃至全国最具有特色的高品质标杆中学之一,走在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列。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胸怀“国之大者”。

一是“以人民为重”。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必须坚持融起点满意、过程满意、结果满意为一体,必须坚持集质量与数量满意、结构与效益满意、机制与动力满意为一身,必须坚持聚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满意、公平发展与公正发展满意、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满意为一堂,永保谦逊和奋进姿态,扎扎实实地补好短板、贡献长板、做好样板。

二是“以国家安全为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既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的重大问题。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首先必须姓“党”,紧握人民至上这把“密钥”,用好实事求是这件“法宝”,善用自我革命这把“锐器”,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相统一。其次必须姓“社”,自觉把忠于社会主义办学理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社会主义办学优势、迈步社会主义办学道路贯穿于办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再次必须姓“中”,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立足在泰州大地上、耕耘在姜堰大地上办学,在立德树人中把准方向,在人才贯通培养上多作探索,在人才评价改革上多作贡献,努力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示范。

足踏实地,增强人才培养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为培养未来的大师和祖国需要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一方面,努力使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成为学生“自由成长”的摇篮。既重视通过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促进“内在的自由成长”,又重视通过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实现“外在的自由成长”,真正把时间和空间、兴趣和爱好、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

另一方面,努力使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成为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天堂。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未来大师和祖国所需时代新人的必备素养。因此,在知识传授中,要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精神的内涵,认清科学精神两大支柱就是“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认清“怀疑批判精神、平权多元精神、创新冒险精神、纠错臻美精神、谦逊宽容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延伸,认清科学精神既是科学的生命,也是人的生命。在教学实践中,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是创新的核心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力、创新联想力、创新观察力、创新思辨力、创新行动力和创新内驱力。在知行统一中,要帮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批判性思维是由怀疑、质疑、释疑所组成,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大胆怀疑,勇于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问题科学质疑,乐于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合理释疑。

教书育人,培养造就“大先生”。建设高品质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离不开高品质教师。教师的使命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做为学、为师、为人的示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一是坚持以求真“为学”培养“大先生”。既求真学问,在真学真用中坚定理想信念;也练真本领,掌握真才实学,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更做真教育,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灼见,立德树人。

二是坚持以向善“为事”塑造“大先生”。既“有爱”,注重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也“有为”,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还“有成”,引领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成才、助力学生成功。

三是坚持以尚美“为人”成就“大先生”。“大先生”之美,美在灵魂、美在智慧、美在担当。今天,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大先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能造就“大先生”,时代呼唤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更多的老师成为无愧于新时代的“大先生”。

完善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倍增。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不是南京大学与姜堰中学的物理结合,而是化学的融合。它既是基于南京大学与姜堰中学,又是超越南京大学与姜堰中学的一所新型高中。南京大学应主动对接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服务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应积极回应南京大学、用好南京大学资源,同源共流、同频共振,同心协力、同道相益。双方应围绕课程,打造精品,实现师资对接,补短提质;搞活课外,创造品牌,实现资源对接,互通有无;创新管理,提高效率,实现机制对接,构建范式。

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签约揭牌暨卓越师资“三名工程”启动仪式是南京大学与泰州市姜堰区共建合作的新起点。起点很高,要求更高。我们深知,实现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的建设目标,道阻且长。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埋头苦干的姿态,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为泰州致力民生、聚力转型、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党组成员,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本文系作者在共建南京大学附属姜堰中学签约揭牌暨卓越师资“三名工程”启动仪式上的讲话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