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追寻藏在“红宝”里的故事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苏州中学:追寻藏在“红宝”里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刘亦凡 见习记者 阿妮尔

在没有看到那本“功劳证”以前,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2)班学生倪嘉瑜一直不知道,记忆里那个和自己抢遥控器、拄着拐杖带自己出门的太爷爷,竟然是“人民中的英雄”。

今年3月,苏州中学启动“我家的红色宝藏”寻访展示系列活动。寻访中,倪嘉瑜第一次见到家人珍藏的“功劳证”。该证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华东军区防空政治部制作,记录着倪嘉瑜的太爷爷在1951年至1953年期间荣立的三次三等军功。

中共地下党员送给曾外公的水壶、爷爷奶奶收藏的毛泽东像章、伯伯报名参加1977年高考的登记表……寻访中,学生们触摸“红宝”、倾听讲述、查阅史料、记录感想。那些曾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红宝”,正带着背后的故事重新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800多份调查报告,一点一滴还原出苏州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红色历史,也让孩子们思考大家和小家、民族与个人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挖掘“红宝”的教育价值,该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精选“红宝”布置实物展览,便于师生课余随时参观。学校还把黑板报绘制、国旗下讲话、舞台剧展演的机会全部留给学生,让孩子们发挥创意画“红宝”、声情并茂讲“红宝”、再现历史演“红宝”,把所学所思传递给更多同学,形成朋辈教育氛围。

历史观培养直接关系着立德树人成效。“苏州中学历史悠久,是五四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早期传播地,红色一直是学校的底色。”该校党委副书记周祖华介绍说,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先后组织教职员工开展多轮扎实、深入的学习,“寻访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背后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历史观的培育”。

学生的寻访成果也点燃了教师们课程创新的热情。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和“朝鲜战争”的区别,生物教师围绕老式飞行员服装的皮革面料进行课程开发,地理教师带领学生从粮票兴衰见证今日乡村振兴……学科探究与党史素材研究携手并进,共同服务于育人。

为期两个月的“红宝”展览不仅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师生,也吸引了30余批校外观众,参观总人数达5000余人次。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参观后,给予高度评价。

在苏州市委教育工委的筹划和组织下,该市青少年广泛参与到“寻访身边的‘红色宝贝’”活动中。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生已搜集“红宝”8000余件,共举办展览600余场,线下参与者逾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