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落实“双减”,在“增”“减”之间求突破
■ 叶子帆
“双减”让学生学习回归校园和课堂,让学校教育回归规律和质量,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回归育人初心和树人使命。落实“双减”,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各方面,在“增”“减”之间求突破。
理念与服务“增量”创新。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问题,“双减”意见在限制和规范校外培训的同时,提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等要求。学校教育应坚决克服“唯分数”倾向,以培养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尤其要增强美育艺术类、体育运动类、科学创造类、劳动实践类、品德修养类课程。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以学定考,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创新家校协同工作机制,丰富家庭教育服务内容,传播先进育儿理念,帮助化解家长和社会焦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质量与教师的道德素质、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挂钩。要加快完善全员培训制度,科学设计培训内容,通过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提升。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师德修养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紧围绕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增强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创新思维,强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强自身课程实践能力。
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迅速展开,但能否真正吸引学生、让家长满意,关键还在服务质量。应以年级为单位规划,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以学期为单位设计,以周为单位安排日程,至少可以实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学生自习,复习课堂学习内容,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二是组织补习辅导,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集中帮助;三是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作业变革“减法”提质。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具有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功能。“双减”提出“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要求,并对作业时长作出明确规定。这要求我们,作业安排应以课程方案与标准、教学计划与进度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整体规划、统筹协调。
要加强作业研究,把作业设计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抓细抓实。以基础性作业为核心,研究设计体现素质教育方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业,提供多元化、层次性、可选择的“菜单式”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作业设计既要考虑各学科的基本要求,也要兼顾学科间的有机联系,以学科、课程、教材为依据进行分类,从同步巩固类、拓展探究类、动手实践类和综合项目类等方面考量。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质,用学科、跨学科的视野,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大概念、大教育的思维设计阅读类作业,控制机械化诵读记忆的篇目数量,控制碎片化阅读理解的训练总量,鼓励整本书阅读,加强整本书阅读指导。
信息技术“融合”增效。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其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等特点,成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当前,教师备课授课系统、学生融合学习系统、作业过程监测系统、教师作业批改系统、学情分析诊断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等逐步推开,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治理效率。
“停课不停学”以来,教材出版单位免费提供电子教材和配套数字教学资源,国家、省、市教育平台免费提供在线课程,学校教师也化身“主播”,开展直播和录播教学。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暴露出在线教育的诸多问题。为此,要引导学生用好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线上教育资源、教材出版单位提供的数字教材,并培养自适应学习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双师课堂”,组织优秀教师在线互动、交流、答疑,构建惠及全省师生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